当前位置:新闻 > 2016全国两会 > 2016两会滚动新闻 > 正文

人大代表:让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提供人才支撑

2016-03-09 16:08: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人大代表:让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提供人才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曹晶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全国人大代表曹晶向大会提交的建议是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内容。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他说,应该让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提供人才支撑。

曹晶代表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常态”下新的机遇和挑战,去年国家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效率和质量,这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大好机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更多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新平台。通过在职业学院调研,结合平时的技能培训工作,我认为当前职业教育急需解决一些问题,一是生源质量不高,二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三是技能从业者职业发展通道不畅。

曹晶代表认为,多年以来,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在高考招生中都处于最后批次,为了按计划招满学生,很多学校不断下调招生分数线,导致招收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职业教育的生源进入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校企合作是一个老话题,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一直没有制度层面的约束和引导,学校和企业之间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学校一头热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技能人才培养速度慢,专业性靶向性不强,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就业前景令人担忧;随着已经开展的去产能改革进一步推进,很多普通员工将面临着技能转型和失业的压力。他认为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首先要实现“技能人才的2025”,工业发达是国家强大的主要特征,拥有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才是工业发达强大的基础保障。为什么大批中国游客不嫌麻烦、不嫌价高去国外购买生活用品,为什么中国人喜欢买进口的或合资品牌的汽车,那肯定是因为国外的那些产品比国内的质量好,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除了核心的技术上的差距之外,国内制造业工艺水平不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差也导致了国产商品市场竞争力较低。

曹晶代表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国内制造企业对产品功能、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消费需求为导向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就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运用新工艺,掌握新方法把完美的设计制造成优质的产品,使自己和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当前职业学校招收的多位高考成绩靠后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创新能力必然不强,如果持续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十年,我国制造业还将面对技工荒的尴尬局面,这和人才最初进入结构布局失衡有很大的关系。

为此,曹晶代表建议,尽快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明确学校、企业之间的责任权利利益关系。从国家层面出台刚性的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和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支持政策,优先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在安排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项目时,优先考虑实施集团化办学的职业院校;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集团化办学,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享共赢,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快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经费补偿政策。

代表委员小资料:

曹晶,男,汉族,陕西陇县人,1974年09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陕西代表团)。现为陕西法士特汽车集团公司齿轮联合一车间工人。

(责任编辑:赵逸 CN039)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