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第三中学校长冷继英。
前段时间,北京高校外迁的消息引起广泛热议。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第三中学校长冷继英提出建议,要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取,消京津冀的高考“漫游费”。
她为此支了很多招:
把北京的211高校、985高校的本科以及继续教育等移至河北设立分校,京津冀实行统一户籍或逐渐放开高校招生中对考生的户籍限制,京津冀高考统一命题以及缩小京津冀教育财政投入的差距等。
冷继英表示,京津冀在教育资源上可以说是相差甚远,河北拥有7000多万人口,却仅有1所“211工程”高校,而这所学校——河北工业大学,现还坐落在天津。河北省虽紧邻985高校密集的北京,却没有一所985高校。
她引述相关数据称,河北的一本分数线始终处于京津冀最高,甚至有时北京和天津的最高分数线尚不及河北的最低分数线。2012年,北京和河北的理科一本分数线相差约90分。
近三年,北京的重点高校总体录取率保持在22%左右,天津保持在23%左右,而河北近三年最高仅9%左右。
冷继英认为,河北每年四十多万的考生,而北京和天津考生数仅约为河北的1/6和1/7,但是北京和天津的重点高校录取率却为3倍左右。这些与地域有着莫大的关系,重点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仅有少许,河北甚至没有一所985高校,这种集中分布与一所没有形成了天然的差异,这也片面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差距。
相关数据表明,在北京,每190人有1人可考上北大;而在河北,每6000多个考生中只有一人能上北大。如此一来,北京自然而然会吸引更多精英聚集在此,日久天长,北京越来越发达,而相邻的其他地区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这对于资源的共享,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同时这种趋势对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也起着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实现。
冷继英建议,应合理向河北疏解北京优质高校资源,引导北京优质高校在河北办分校,用教育协同发展带动经济协同发展。
“如果仅把北京的一些普通高校搬至河北,实质上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大批学生还是会竞相争取去北京读好大学。”冷继英认为,应该把北京的211高校、985高校的本科以及这些学校的继续教育等移至河北,有序向河北疏解,在河北一些城市设立分校,而研究生及其以上的教育继续留在北京。
“这样既可以让河北的高校低洼有所缓解,让这些优质高校在河北可以生根发芽,吸引大批人才进入河北,给河北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河北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减轻北京的压力,疏解北京的功能,而研究生及其以上教育继续留在北京,可以保证北京的精英教育。”冷继英说。
冷继英认为,户籍制度是影响京津冀高考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户籍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实行大户籍制度,即京津冀实行统一户籍。第二,逐渐淡化户籍的影响,逐渐放开高校招生中对考生的户籍限制,在相对保证本省市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前提下逐步实施对拥有暂住证的进京、进津务工子女享有与本市考生在就读地参加高考、并按就读地进行录取的政策,但要求其保留自己本省户口、不予迁入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
北京和天津自主命题多年,分数线完全由本市教育部门自主划定,而河北多年来始终采用的是国家统一出题的试卷,自然分数也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来执行。冷继英建议,应该实行京津冀高考一张卷,这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很重要的步骤。在实行了高考一张试卷的前提下,京津冀在批改试卷和制定录取计划时应该实行统一的评判标准,京津冀在制定录取计划时应该根据京津冀的人口比例来综合考虑,切不可出现北京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现象。
冷继英认为,既然京津冀可以实现一张公交卡,那就有可能实现高考一种政策,加快京津冀人才的流动,取消京津冀的高考“漫游费”。无论是在命题政策、定额录取政策等方面,京津冀都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真正做到京津冀协同发展。
“为了尽快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最关键在于缩小京津冀教育财政投入的差距”,冷继英表示,河北省经济基础较弱,近两年在保护环境,治理雾霾又加大了经济投入,以河北省经济能力暂不能完全在教育投入上和京津持平。因此,她建议中央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加大对河北省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力度,逐步缩小京津冀教育经费差距,尽快实现京津冀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