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6全国两会 > 2016两会滚动新闻 > 正文

世界经济的安全感 中国百姓的获得感(1)

2016-03-06 16:31:1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参与评论()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期间,一份份数据背后凝结的是举国上下辛勤努力流淌的汗水,一次次掌声传递出的是对政府全年工作成绩的高度认可。

通览政府工作报告,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方面,报告让动荡不安、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感到更加安全,另一方面,普通百姓从报告中读出了满足和希望。

先看报告中的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7.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0.8万亿美元),增长6.9%;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4.6万亿人民币(约合3.8万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5.6%;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14.7%;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达50.5%,历史上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66.4%。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成绩是在世界经济增速6年来最低的严峻国际环境下取得的。虽然曾有国际金融媒体哀叹这是中国“25年来的最低增速”,但是它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实现了除印度外的最大增速。尽管中国步伐放缓,但其增速仍至少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世界银行统计表明,201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4%,日本增长0.4%,欧元区增长1.5%,俄罗斯下降3.7%,巴西下降3.8%。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25%,有力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并没有熄火,依然在平稳有力地运转。

曾有不少国外媒体和专业机构面对中国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的暂时性困难,大肆“唱衰”中国。3月2日,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就将中国的主权评级展望从稳定调降至负面。一时间,中国经济失速论、中国增长模式失败论、中国行将“崩溃”论等奇谈怪论沉渣泛起。

中国有句古诗叫“不畏浮云遮望眼”。对照那些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经济体,国际上看衰中国经济的有关人士应该明白,过度悲观容易得出狭隘和偏颇的结论。实际上,经济增速的适当减缓正是中国经济结构提质增效,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真实写照。“破七”不是失速,更不会阻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如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BOOK INCS -TSING HUACENTERFORPUBL ICPOLICY)研究员葛艺豪(Arthur R.Kroeber)所说,“转型不可能一帆风顺”,“核心问题是中国能否成功完成从工业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经济向服务和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艰难转型,以及在转型过程中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于世界经济而言,2015年,中国原油、塑料、大豆、天然气、纸浆、谷物、铜精矿等10类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创历史新高,有效支撑了世界大宗商品生产国的经济稳定和产业发展。2015年,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开始运营,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加快。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结更加紧密,合作基础更加广泛,中国经济的“气质”依旧很好,中国的“生意经”更大了。

不论是看指标,还是看与各国的经贸合作,中国经济在速度与质量上的领跑地位依然不容置疑,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部分人士会感到失望,而世界经济则会在紧张中长舒一口气,以更富安全感的心态继续前行。

再看报告中的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新增就业1312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成772万套,棚户区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5%-7%;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