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6全国两会 > 2016两会滚动新闻 > 正文

2016两会:李克强首次发声释放哪些信号?(2)

2016-03-05 07:15:09  中国政府网    参与评论()人

“确实,‘双创’不仅是中小企业的事,大企业也非常需要。”李克强就此回应道。他以韩国“创造经济革新中心”为例指出,政府可以与大企业、科研院所及教育机构协作搭建平台,共同推动创业、创新。

“经过过去30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走到了一个节点上。传统发展方式的边际效益正在降低,这个时候要依靠创新驱动,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形成新的经济模式、新的业态,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力。”总理说。

李克强表示,本届政府在保证传统动能稳定前行的同时,一直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现在看,新经济、新动能的带动作用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本世纪初,我刚到辽宁工作的时候,老工业基地相当困难,虽然GDP增速不低,但失业率很高。到大街上一看,到处是游荡的人。”李克强说,“但现在,虽然不同地区、行业经济走势出现分化,但却很少看到街头失业的人群。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去年我国新增城镇居民就业人口仍然超过1300万,这里面新动能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李克强说,新经济不仅带动了就业增长,还带动了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传统动能稳定前行,‘新经济’异军突起,这会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总理强调,发展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千千万万人的创造力。“有人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靠的是中国人的‘勤劳’。”他说,“现在,如果我们让中国9亿劳动力、特别是1.5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专业人才放开手脚,充分施展他们的‘智慧’,那中华民族将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竞争力。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际上也是激发农业中的“新经济”

“你来自袁隆平公司啊?请代我向袁先生问好!”李克强对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伍跃时说。

伍跃时在发言中建议,要加快培育真正懂得农业技术的农场主、种粮大户和专业种植能手等“职业农民”。

“不光要培育‘新农民’,更要让这个行业真正有吸引力!”李克强说。他强调,要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入股等多种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真正获得实惠。

同样来自农业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正大集团副总裁杨小平,着重聚焦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粮食产量‘12连增’将传统农业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继续增产面临一些现实困境。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有新的发展理念,这个新理念就是总理所说的‘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杨小平说。

李克强随后表示,粮食产量12连增对国家功不可没,但也要认识到,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情况:一方面粮食库存和收储费用正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我国的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必须认识到,中国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很难关起门来保护农业。我们会不断完善惠农、富农政策,同时,也要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总理说,“一家一户的一亩三分地,很难进行大规模机械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所以要在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实际上也是激发农业中的‘新经济’。”

他进一步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决不能“掠夺”农民,而要真正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这不仅需要适度规模经营等探索,也需要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带动农民进城就业。“这些课题,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委员认真研究,向我们提出更多真知灼见的建议。”

“过去一年,大家同心同德、奋力攻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李克强最后说,“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发展的,没有挑战我们可能偶尔还会懈怠。但越是面对挑战,我们会更加坚韧、越战越勇!”(新京报特约记者储思琮)

(责任编辑:张晓伟 CN042)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