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一阵子,受用一辈子
本报记者励漪叶晓楠
“很多同志感触说,床板硬了,和群众的距离近了;汗水多了,和群众的心贴近了。”3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吉尔拉·衣沙木丁代表在谈到去年7万干部下乡后取得的成果时说:“基层群众也看到,好的干部又回来了。”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做出重大部署,3年派20万名干部到基层,实现对基层的全覆盖、干部的全覆盖、任务的全覆盖。干部到村里以后,和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挨家挨户访民情,各民族之间主动相互学习语言,彼此尊重风俗习惯。吉尔拉·衣沙木丁作为喀什地区督导组的组长,有深切体会。“天天和群众在一起唠嗑,深入到群众家里访民情,接了地气,去了官气,干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党性得到了锻炼提升,与群众感情更加贴近。”
干部下到基层后,开展去极端化大宣讲,面对面地向群众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提高了老百姓抵御极端思想的能力。通过举办现代运动会、现代服饰表演、乡村技能大赛等现代文化活动,来对冲宗教极端思想。“去年我们工作组返回时,很多村里的群众自发地欢送工作组,拿来红枣、核桃送给工作组,恋恋不舍甚至抱着痛哭,这都体现了群众的真挚感情。‘驻村一阵子,受用一辈子’,这是许多下乡干部的真切感受。”吉尔拉·衣沙木丁说。
让乡村医生老有所依
本报记者余建斌朱家顺
来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的邓前堆代表,是滇西北大山里的一名“溜索医生”,滑过120多米的溜索在怒江两岸往来行医。面对记者,他打开文件袋,拿出一叠资料共5份建议,涉及乡村医生的养老、在岗培训、编制等多个问题。
“履职3年来,我一直关注乡村医生的问题。”邓前堆说。乡村医生是一支具有中国特色、数量庞大的农村基层医疗服务队伍。他们长期扎根农村,行走在田间地头,为9亿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乡村医生基本医疗和公共服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但乡村医生老龄化、收入不高、没有编制、保险难有着落。邓前堆讲了自己的例子:“2010年之前,每月固定工资154元,现在是600元。”他的一位60多岁的同行,工作了40年,离岗后缺乏养老补助。
邓前堆建议,应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将乡村医生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可以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乡村医生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
在邓前堆心里,有个愿望:“希望溜索能变成一座座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什么大病,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去了。”现在,他的这个愿望快实现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完成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任务。
司法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
本报记者时圣宇
“要在司法队伍建设中设立硬规定”“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司法腐败”……3月12日下午,宁夏代表团全体会议就两高报告展开热烈讨论。
“司法系统需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司法层面对反腐败要求更高,但这又不完全是司法系统自己能解决的,因为涉及大环境、制度、权力约束等问题。但最高法提出‘零容忍’,已经开始表明自己的态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王和山代表说。
“在所有的腐败中,司法系统的腐败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司法腐败会直接损害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进而导致老百姓对整个司法系统失去信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仕民代表说,“司法的眼睛里容不得一点儿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