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_中华网新闻

中国9月举行抗战胜利阅兵 安保方案或本月出台(1)

2015-03-07 08:35:53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中国9月举行抗战胜利阅兵 安保方案或本月出台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接受记者提问。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焦点对话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昨天参加北京代表团开放日活动时,就北京市人口调控、环境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功能疏解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李士祥透露,到2020年,北京市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今年的控制目标为2180万。北京市政法委书记杨晓超表示,控制人口不会靠行政命令。

对于房地产限购是否会取消的问题,李士祥态度明确:“北京的限购政策绝不会调整。”

京华时报记者孙乾

谈人口控制

2300万人口按水资源算出

记者:要做到“宜居之都”,北京接下来还要破解哪些难题?

李士祥:还需要破解一系列难题。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在人口控制方面,到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这些任务的完成,仅靠北京自身的努力是有限的,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谋划统筹推进。

记者:2020年人口控制到2300万是什么概念?

李士祥:2300万是根据北京水资源承载能力算出来的。北京每年缺水1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后有所缓解,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水成了制约北京城市运行的根本问题。市政府从去年开始与各区县签署人口调控目标责任书,2013年底人口控制在2114.6万,去年目标是2151万,今年将控制在2180万。

记者:控制人口是否关系到北京户籍制度改革?

李士祥:主要是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在北京从事产业经营的人,适合的留下,不适合的将依法进行疏解。居住证问题正在积极研究中,今年将出台实施方案。

记者:北京迁出一部分产业功能后,理想的人数是多少?

李士祥:理想人口就是2300万以下。这是经过科学计算、反复比较,并经过必要程序得出的数据。

谈功能疏解

教育医疗资源今年向外辐射

记者:疏解北京非核心功能,为何如此紧迫?

李士祥:习近平总书记去年2月26日指出,北京已经患上了城市病。表面上看北京问题是人口过多带来的,深层看是功能过多带来的。到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2151万人,人口资源矛盾突出,特别是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中。全市超过七成的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在寸土寸金的西城区,还有小烟酒、小五金等小业态商品交易市场主体91家,经营商户近2万户,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一些还存在安全隐患。

河北、天津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天然选择,但过去大家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区域协同发展落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后,要求三地一盘棋。过去一年,我们积极搭建30个产业对接平台,推进了50多个重点转移项目。

记者:公共服务领域哪些功能将疏解?

李士祥:北京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也导致北京人口聚集,公共服务供需紧张。通过扩大区域医疗、教育的合作,将有效缓解这个矛盾。今年北京将下决心疏解一批教育、医疗项目,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区域辐射,促进共赢发展。

两会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