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团歌词作者与共青团的不解之缘

2018-06-27 10:00:52  中青在线    参与评论()人

创作《长江之歌》,胡宏伟花了两天,一挥而就,在全国名声大振。那年,他30岁。4年后,创作团歌歌词,他却花了一个月。

可是,想对团组织说的心里话太多,在创作中,胡宏伟反而“卡壳”了。

“那年,我34岁。”回忆写团歌的往事,他的声音激昂。1987年,年轻的他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团歌的征稿启事,突然感觉热血沸腾,决定参与创作。

胡宏伟对共青团太熟悉了,有一股抑制不住的表达冲动:16岁入团,22岁入党,中间6年从学生到工人、士兵,对人生起到决定作用,做过团支部宣传委员、团支部书记和团委书记。“团组织伴随我成长,给了很多机会,我对团组织很有感情。”他说。

从1978年开始,胡宏伟在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开始专业歌词创作。虽然在《中国青年报》也发表过诗歌,但是他觉得没底。

“长江的形象比较直观,《长江之歌》写起来比较快。如何提炼出共青团形象,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他说,团歌的歌词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空洞。他需要用最少的词,涵盖最深厚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凝练,关键要有震撼力。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创作难度可想而知。

彼时,最艰难的阶段,他会逼着自己出门散步,可走着走着就停下来,盯着小河苦思冥想。有一天,脑海里闪出一幅油画:五月的天安门前,姹紫嫣红的花朵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创造路上有时会有山穷水尽之感,这时只要思维突出桎梏的重围,就会迎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年轻人的意象就是五月的花海,花海体现群体感。”胡宏伟回忆。

于是,“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团歌的开篇就是诗意地描写青年。为何会提到五月?胡宏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五四运动在五月,显示出历史的纵深感。5月又如同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青年比作五月的花海,意味着他们在中国大地上奋斗。

关键词:共青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