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大栅栏,遇见400年的坚守与传承

2017-10-12 10:04:00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大栅栏,遇见400年的坚守与传承(北京时间记者杨凯博刘晓萌摄像班金庭)王秀仁,纯正的老北京,是大栅栏杨梅竹街“济安堂”书店的店主。小书店门面并不大,但“济安堂”的名号却有来历:“我家的店叫济安堂,民国时期,因为姓王的缘故,我们的王回回狗皮膏药和王麻子剪刀、王致和腐乳,当时并称‘京城三王’。”王秀仁说道。

图:“济安堂”书店门口

如果往前追溯,济安堂已经有400年的历史,王秀仁的父亲王亮是济安堂的第20代传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后一位经营者。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王秀仁一家离开了“济安堂”。

2004年,王秀仁从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退休后,放弃单位返聘的机会,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祖宅。王秀仁说:“我对这条街有一种割舍不掉的老北京情怀,总觉得要是老胡同里没有老北京人就失去了它的味道,04年回来的时候,就开了一个小书店,还用祖上留下的名字‘济安堂’。”

图:王秀仁在书店刚开业时留影

“因为是平房,居住条件比楼房差很多,那时候楼顶上都是蜘蛛网似的电线,尤其是冬天的时候特别冷,每天夜里都要想着换蜂窝煤。”王秀仁回忆当年的情形时不无感慨。

那时的王秀仁每天早晨六点半都会准时起床营业,孩子们上学前都会来这里买一些学习用具,王秀仁说:“那时候早晨我都不敢晚开门,要不很多孩子就买不上当天上学着急用的东西。这些年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济安堂这个名称所寓意的济世安民的传统和家风。”

“2012年时胡同里开始整治,包括煤改电、统一供暖等等,现在是天上没有线了,地上没有黑煤了,胡同也变宽了,街坊邻居的心情都开阔了不少。”王秀仁说。

图:王秀仁给外国游客制作饮料

街道整治后,王秀仁也对自己店面的改造,她觉得店铺生存发展不仅要继承老故事老传统,而且还要有面向未来的创意。王秀仁和家里的年轻人一起对老店的装潢进行设计和改造,最终使曾经的老店铺摇身一变,成了现在富有创意的文艺书吧。

王秀仁说起改造后的书吧满是骄傲:“创意书吧建成后,我觉得老故事也不能丢,老胡同就要有文化的传承,我就把我们家的老物件都拿出来在我们的二楼阳台开了一个文化博物馆,没想到非常受欢迎,去年荷兰国王、德国大使等外国贵宾都来参观过,他们看完都表示很震撼。”

图:外国贵宾参观“济安堂”博物馆

王秀仁说,今年她已开始为书吧内的博物馆申报非遗,“有家就有故事,现在我们讲好自己家的故事,(未来)我们还想讲讲这个街道的故事,也希望能够讲好北京的故事。”

(责任编辑:席瑞玲 0908)
关键词:大栅栏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