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项改革措施会在十九大以后全面落实和稳步推进,无论对于提高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性、还是长期增长潜力,这都意味着制度基础的完善和夯实,能够推动我国经济走上持续、高质量的增长路径。
(资料图)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为了帮助海内外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含义,读懂十九大报告中传递出的中国发展理念,海外网评论部推出“读懂十九大”系列解读。本文将从经济层面,解读十九大报告指明的改革方向,指出制度基础的完善和夯实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走上持续、高质量的增长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给出了这样的明确判断。
落在宏观经济层面,基本国情决定了保持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性。当前中国人均GDP不足9000美元,要达到1.2万美元左右的高收入国家标准,整体经济依然需要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则决定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协调性和平衡性的重要性。在生产力水平和供给能力总体显著提高的背景下,总供给结构不能适应总需求结构的动态变化,不仅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福利的提高,也增加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性。
随着工业化过程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决定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关键因素。伴随全球化红利的不断下降,通过跟踪、学习和模仿国际技术前沿来实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唯有激发自主创新活动和内生技术进步,才能加快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进而提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均已揭示,只有具备完善的制度环境和支撑条件,市场力量才能有效驱动创新行为,并实现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更多的是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这些都是指向创新活动和技术进步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