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正文

报告中的这些话,说进了农民的心坎里

2017-10-20 14:08:3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进行了高度总结,对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了全盘部署。十九大报告,不全是“高深”的理论,更有接地气的“大白话”,特别是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点安排,有三句话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惠农“干货”,而且散发着浓郁的“农家味”,说进了农民的心坎里。

“新20字方针”,勾画出幸福美丽现代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显然,这简洁明了的20个字,正是未来我们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与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对比,新时代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水平、更高需求的新涵义。过去抽象地说“生产发展”,现在具体地要求“产业兴旺”;过去提的是“生活宽裕”,现在要求是“生活富裕”;过去只要“村容整洁”,现在要求是“生态宜居”……这些字词变化上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给农民吃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政策越稳定越有利于农民长久经营长远发展。从第一轮土地承包15年到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再到再延长30年,对于农民而言真可以算是重大利好!在当前,全国都在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此背景下,稳定土地政策、延长承包期让劳动者终生受益,正是为保障现代农业发展、保护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的根本举措。从目前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范例看,只有实现“三变”,真正使农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用益物权转化为稳定的股金红利收益,才能为农民长效脱贫、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习近平报告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