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遵循我的意愿: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尽可以捐给他人使用……”29岁的北大女博士生娄滔在患上“渐冻症”以后,以口授护士执笔的方式留下了遗嘱。据报道,10月9日清晨7时,经过湖北省红十字会牵线搭桥,娄滔被接到武汉汉阳医院,家属替她在人体器官捐赠登记表上签下了名字。
高学历、高颜值,正值大好年华,却患上世上五大绝症之一的渐冻症,娄滔的不幸经历让人扼腕痛惜。值得献上敬意的是,娄滔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在遗嘱中说道:“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希望医学能早日攻克这个难题,让那些因为‘渐冻症’而饱受折磨的人早日摆脱痛苦。”
古人云:“善人者,人亦善之。”有个细节不能不提,娄滔捐献器官是向社会提供正能量,而她本身也是正能量的受益者。据报道,娄滔患病后,很多人都伸出援手,在“轻松筹”平台,两次爱心筹款100多万元。这也是一个让人动容的温情故事。也许娄滔不捐献器官也不会受到指责,但她在患上渐冻症后,“多次要求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则体现了精神上的高贵,这也是对慈善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
器官捐献,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公众对之认识不足等种种原因,很多人并不愿意在辞世前捐献器官。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实现逝世后器官捐献9996例,捐献器官27631个。尽管我国器官捐献事业正在走进春天,但仍不容乐观。权威统计显示,中国器官移植数量已位列世界第二,每年实现的器官移植手术有一万多例,但现阶段的器官供需比是1:30。中国每百万人口的年捐献率从2010年的0.03上升到2016年的2.98,位列全球44位,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任重道远。
在这种背景下,娄滔的选择弥足珍贵。娄滔捐献器官,不仅可带动全社会关注器官捐献事业,也带动更多人关注渐冻症。对多数人来说,渐冻症是一个陌生的疾病,但它是一个极端折磨人的疾病——比癌症还要残忍的绝症。据统计,从出现症状起,其5年死亡率为90%。渐冻症患者的渗透就像被冰雪冻住,今天是腿、明天是手,最后连控制眼球转动的肌肉都不例外。
全社会都有责任一起关注渐冻症,关注渐冻症患者,让他们拥有卸载悲伤的勇气,有抵御疼痛的能力,以及抚慰心灵的动力。娄滔很不幸,某种程度上说,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无数热心人,遇到了不少伸手相助的人,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倾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