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直播平台的女主播刘某因为迟到导致误机,随后与首都机场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机场工作人员报警求助后,女主播一直向粉丝“直播”自己未动手打人,并哭诉被工作人员“欺负”,当时共有17万观众观看了直播。警察赶到后,查看监控证实是女主播脚踹工作人员,并用包打人。记者从警方获悉,女主播被依法拘留五日。
2016年被称为中国的网络直播元年,各种新鲜出炉的“网红”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随着网络直播的“红火”,竞争也随之不断加大,网络直播开始乱象频出,暴力、涉黄、造假……神马内容都敢招呼,“奇葩”事件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直播内容尺度越来越大、越来越无下限,一次次挑战着社会的底线。
之前,无论是直播“火化”闹剧的、直播豪车飙车导致多人受伤的、直播网络造人的、直播泡温泉的、直播掏马蜂窝被咬伤的等等奇葩内容,还都是关起门来私下进行。这次女主播刘某却把直播搞到了公共场合,她无中生有,自我炒作,在17万观众的围观之下,在公共场合跟公共服务部门“叫板”,手指摄像头,不断大喊“你们不认识我吗”;明明是自己迟到,却非要说是“飞机延误”;明明是自己踹人打人,却非要说工作人员欺负她,制造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而且态度特别嚣张,一副“我有话语权,我说了算”的姿态,差点酿成公共事件,给相关部门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名主播由于摄像头在手,就以为能够掌握肆意妄为的话语权,由于有视频就以为可以引导舆论,掩盖真相。这是当前网络直播的乱象,也是一件细思恐极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网络直播秩序需要规范,主播的行为再“任性”也必须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网络直播之所以经常“出事”,都是点击量“惹的祸”。因为网络直播是眼球经济,为了增加点击量,出于利益驱动,不少直播平台和主播会靠低级、庸俗、“打法律擦边球”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眼球,甚至为追求盈利目标,不惜侵犯公民的人格权、名誉权和知情权。因此,仅靠行业自律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监督管理,法律必须有所作为。
就女主播大闹机场这件事来看,相关的直播平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年施行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提出直播平台实名注册、实时监管、违规封号等具体要求,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互联网直播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对照这样的规定,我们不禁会问:直播平台对于这位肆意妄为的“任性”女主播是怎样把的关?是谁给她的胆量,任其直播了22分钟后才将信号关闭?直播平台的监管惩罚措施在哪里?
有了管理规定的情况下,仍然有如此多的“网红”、直播平台在铤而走险,这就说明了相关的制度还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抓好落实,拿出制定严格细致的实施办法,加强各部门的协作执行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对已有的相关直播服务提供者进行资质审查,对直播人员进行实名认证,按照要求肃清资质不符的直播平台以及直播内容不符规定的主播,对于那些超出规定范围的直播,对其采取警示、暂停发布、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对于那些拒不整改的,可纳入黑名单,处以封号、限制重新注册等处罚。同时,情节严重涉及刑事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