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正文

拍战争电影不能缺少反战思维

2016-09-12 14:27:47  凤凰网    参与评论()人

中影出品的《我的战争》还没上映,它的一条宣传片已经在网上火了。宣传片中,一位相貌甜美、带有口音的韩国导游,在向一车老年中国游客介绍首尔时被打断,游客们纷纷发言,“那时我们是文工团的!”“我们是钢刀连的!”“那时候不用护照!”“我们是举着红旗进来的!”“那会儿这叫汉城!”

这是一条伪装成真实视频片段的电影宣传片。第一眼,你会被它吊起好奇心,好奇那位富有青春气息的韩国导游,与一车老年中国游客会有什么样的“戏剧冲突”。当你明白宣传片的立意之后,会有短暂的错愕感觉。这两天网上舆论爆发出对这条宣传片的大讨论,很多人都对宣传片表示了不满。

不满的缘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宣传片所渲染的狂欢气氛。全车的乘客,都处在情绪高昂的状态,说话时都提高了声调,每一位的发言,都会得到一片欢声笑语式的回应。只有那位韩国姑娘满脸的懵懂、一头的雾水。但去过韩国的人会知道,韩国的年轻人并非对历史一无所知,相反的是,他们对昔日发生的民族内战是敏感的,在韩国境内,谈论朝鲜战争是需要用词谨慎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带来无形的伤害。而宣传片所营造的狂欢情境,显然无视了韩国人的感受。

二是宣传片所使用的胜利者视角。这种胜利视角,容易让人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尤其是在面对一个柔弱的小姑娘时。全车人都在和小姑娘讲历史、讲道理、讲输赢,但历史、输赢与道理,哪儿是这几句情绪化的发言所能讲得清楚的?朝鲜战争中美伤亡比例悬殊,中方牺牲了那么多人,现在首先被呈现的竟然是向一个韩国年轻人炫耀“那时候不用护照”?

不知道《我的战争》电影全片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态度,但就目前这个宣传片来看,它所呈现的战争观是冷血的、扭曲的。一部合格的战争片,除了要提供给观众一个好看的故事外,更重要地是要正确表达它对战争的态度。尽管这个世界的不同地方,仍然时有战火发生,但“反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战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是正义与善良的人被逼迫到角落中无可退却之后的反击。动辄就打击这个炮轰那个的言论,很容易被当成战争贩子来看待。

一部战争电影包不包含反战思维,是衡量它是否为佳作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当战争不是为了打击邪恶,它就失去了正义性。同此逻辑,当战争电影看不到沉痛与反思,那么影片所呈现出来的暴力,就是一种教唆,它会对年轻人造成什么样的鼓动?这可想而知。

回顾历史上重大的战争,有的已经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比如反法西斯战争,这是人类正义的一次重大胜利。有的战争则是站在不同立场上,会有不同的认知,比如这次《我的战争》宣传片所指向的朝鲜内战,不同国家还有不同的解读甚至矛盾的观点。而那场战争遗留的影响,在某些层面至今未消除,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心态和外交等各层面。所以这一题材的电影,本应有更严肃、更深刻的视野。否则不仅是对历史的曲解,还可能误读现实。

文艺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历史、理解人性,而一个价值观扭曲的电影,则可能导致更多地争议和误解。那么多优秀的反法西斯电影,对待战争的态度都是严谨的、严肃的,任何浅薄的调笑行为,都可能引发事与愿违的观感。在“手撕鬼子”的闹剧被人人喊打之后,“我们是举着红旗进来的”这样的腔调,也应该被警惕。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