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正文

3500个新城的规划天坑是怎么来的

2016-07-15 15:26:32  澎湃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检察日报刊文批3500新城区规划人口34亿:问责机制何在            

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7月14日《新京报》)。

小小的地球,已经安放不下中小城镇新城区的大梦想了。3500个新城区,规划人口超过34亿,大概相当于中国目前人口规模的2.5倍,足以装下全世界约一半人口。显然,就算中国城镇化的步子一路狂奔,估计也填不上34亿人口容纳量的“天坑”。

如果能正视以下两个层面的问题,这些新城沦为空城的概率,又会增加好几成:一是人口总量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攀升。中国人口生育高峰已经过去,即便迎来全面二胎时代,人口增速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类似“青海目标人群二孩生育意愿相对较低”“陕西近六成家庭无二孩生育意愿”“二孩政策放开河南群众生育意愿低”等新闻并不鲜见。

二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比重并不算高。近期出版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中国农民工流向地市级以上城市的占70%以上,流向小城镇的不到10%。专家直言,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9%,未来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任务已经相当艰巨。这个时候,就算各家“抢人”的本事炉火纯青,在“总盘子”有限的事实前提下,估计也很难让34亿人口容量的新城区人马欢腾。

城镇规划,按理是“有多少人口盖多少楼”,但在土地财政的刺激之下,演变成“有多少土地卖多少房”。还是数字最有发言权:最新公布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约20%,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11%的增幅,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约为同期城镇人口增幅的180%。中小城镇的烧饼越摊越大,不仅使得2016年去库存压力山大,更重要的是,长远而言造成严重的资源“空间错配”。

总结起来,问题有二:一是地方在发展中小城镇的时候,规划如何统筹考量?地方规划是“散户”,难免信息不对称,全国规划总蓝图如何对其产生指导作用,这需要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协同机制。二是中小城镇在布局发展的时候,如何逆转“唯利是图”的短视倾向?一任领导一张图,以及盲目攀比速度与规模,这是不少地方罔顾实际、大干快上的根本。面对34亿人的总量,公众难免要问一声:城市规划问责机制刚性何在?

投机的“接盘侠”支撑不了城市发展的命运,硬件资源的铺设也不能拯救城镇内生力的危机,规划人口达34亿的新城,莫非要向宇宙招租去?多盖一座楼,不等于能多留一批人。尤其是不少人口净流出城市,突飞猛进地造新城,恐怕只会为国内的短命建筑增加“一声炮响”的次数。城镇规划,是到了在制度的框架内厘清责权利关系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