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华视点 > 正文

美国歧视黑人多年,有何资格批评中国的民族政策?(1)

2014-08-22 14:20:23  环球网    参与评论()人

    观察者网8月22日文章 原题:徐开彬:美国来信--我所感受到的种族歧视8月初发生在密苏里州的弗格森骚乱中,美国动用国民卫队(军队),实施宵禁,并逮捕了100多人。对于在美国生活了十来年的我来说,一点都不意外,这是美国黑人借这一事件,表达他们对长期遭受白人歧视与压迫的不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它来的太迟了。如果美国黑人的境遇这样持续下去,将来肯定会发生更大的骚乱。

    我来美国之前,在国内是学英语语言文学的。对美国的所谓了解,记忆最深的是一本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某资深教授编写的英文版《美国社会与文化》,该书中的美国,自由、民主、繁荣、富强、平等,等等等等,令人神往。其中将美国描述为“熔炉”(melting pot,形容各种族融入“美国梦”)的比喻,我至今印象深刻。这也是我向往留学美国的原因之一。

    可是,当我在2003年8月初踏入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刹那,我心中的“美国梦”就开始逐步成为一场虚幻的梦。在机场等候转机的候机室里,出于专业的敏锐,我开始观察周围的人群,特别是黑人群体、白人群体。我所看到的,是一帮帮三五成群的白人,然后是少许的黑人、亚裔、拉美裔,根本没有白人和黑人在一起结伴的小群体。这哪里是“熔炉”呢?

    在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传播学系入学后,我的硕士导师刚好是一位著名的黑人女权主义传播学教授Marsha Houston(系上唯一的一名黑人教授,现已退休)。同时,班上也有几个黑人同学。从这位黑人女教授和黑人同学那里,我才知道美国黑人的处境及他们对美国资本主义不平等体制及对白人的深刻不满。

    在科罗拉多大学传播学系读博士期间,我惊奇地发现,在系上50来名硕士生、博士生中,没有一位黑人同学,后来才知道中西部地区种族歧视更严重,所以黑人学生都怕去。因为黑人很少,所以种族歧视的对象就转向亚裔及拉美裔。

    有几件亲身经历的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初学校新闻系学生主办的校报Campus Press里,居然公开发表白人学生对亚裔及美国亚裔种族歧视的文章“如果这是亚洲人想要的战争”(“If it's war the Asians want...”),引发亚裔学生的抗议及媒体的关注,也让我对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深有体会,也深为反感。还有在一次课堂上涉及到种族问题,一位印第安人学生抱怨印第安人的处境:“这是我们的土地,但现在我们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了。”结果白人教授和其他白人学生当即怔住了,沉默之后,白人教授马上转向其他话题。2008年春季CNN节目主持人Jack Cafferty在电视节目中辱骂中国人为“暴徒和恶棍”(“goons and thugs”),以及2013年ABC节目播出主持人Jimmy Kimmel主持的节目中儿童说出“杀光中国人”的话,深刻地反映了白人们傲慢无知的种族主义优越感。

    我博士毕业后到费城一所大学教书。初到费城,中国学生带我找房子的时候,发现北边半个费城是近百万黑人聚居地(黑人占费城总人口50%),其社区之破败,令我们感叹如同到了非洲。由于所在大学位于费城北边,所以我对周边黑人社区的贫困、脏乱耳闻目睹。黑人往往从事低薪工作,比如我学校每栋教学楼守门的门卫、清洁工全部是黑人,而教授则基本是白人,学生也绝大多数是白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我所教过的黑人学生,当他们知道我同情黑人后,课后也向我诉说白人对黑人的压迫和歧视。还有一位黑人女生,由于期末我们一般会让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的研究报告,而她却来告诉我她不能做报告,脸部肿的很厉害连说话都不方便(面部肿的很明显)。我问为什么不去看医生,她说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太贵。这令我感慨不已,在这个所谓最富有的超级大国,这就是黑人们的遭遇。

    可以说,正是在费城的所看所想,让我对美国黑人的现状及美国的资本主义体制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开始独立思考,与我在中国大学里接受到的泛滥的资本主义右派思想影响决裂。美国虽然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对绝大多数美国黑人来说,他们及他们的子孙永难翻身,除非打破资本主义体制。资本主义体制及人的收入决定了居民所居住的社区及学校之间的天壤之别,有钱的白人子女从小上的是昂贵的精英私立学校,贫穷的黑人从小只能上差的免费的公立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大学,黑人子女和白人子女就是沿着两条不同的人生之路在走,“种族平等”当然只能成为空话。(有人喜欢把奥巴马拿出来当作“民族平等”的典型,可是奥巴马的母亲是白人、外婆是银行家,奥巴马从小被外婆外公带大,从小学到大学上的都是昂贵的精英私立学校,其实就是在白人家族长大的一个混血儿。如果他的父母都是黑人,奥巴马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