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作者

印度移民为何完胜华人?就赢在这3个瞬间

海外探客 2016-06-02 19:33:16

很多人提起印度移民,依然认为其只能从事低端服务业等“贱民职业”。尽管谷歌CEO桑德尔-皮查伊等硅谷高管都是印度移民,却似乎无法改变人们的固有印象。然而,探客查询很多资料后发现,事实上印度移民在美国比华人吃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探客曾经在头条号上写过一篇《印度人为何能用50年逐渐“征服”美国》,初步揭示了原因。下面,探客从7个瞬间再来具体分析一下。

印度移民为何完胜华人?就赢在这3个瞬间

其一是接到任务时的瞬间反应。当主管交给一个新项目时,中国移民往往不是信心满满地响亮回答“保证完成任务!”总是小心翼翼地说:“让我试一下吧。”给人一种畏畏缩缩、不太踏实的感觉。而印度裔同事则不一样,每次接受新项目他都这样讲“No problem。Let me do it!”这种干脆利索的态度,体现一种勇挑重担的领导力。尽管可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华人充当业务主力,但在主管心目中,印度裔才是领头羊。这样的事多了,虽然主管知道华人的能力也很强,但也会认为华人缺乏信心,心中的天平不由自主地向印度裔倾斜。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移民往往比较含蓄,在低调内敛的文化传统熏陶下,将炫耀个人价值与能力视为“出风头”的轻佻之举,厌恶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而印度移民则比价高调,在成功完成项目后,发一篇简报或短信,告诉多位相关人员和上级,他完成了某某事项。虽然许多项目质量一般,却博得主管经理的欢心。毕竟,没有人不喜欢应声虫和积极分子,很多人将之视为拍马屁,但放低姿态努力融入难道不是高明的职场升迁术吗?

其二是遇到问题时的瞬间反应。在硅谷公司,美国实习生往往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对一些问题尽管一知半解但也能侃侃而谈,一分钟可以讲完的问题,能讲五分钟,但下班立马走人。中国实习生很努力,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爱多说话。印度实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实习生精细,讲话还带有口音,但最爱发问,擅长表达自己。实习期间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最后人们最能记住的是那位印度学生。

华人在文化取向上看重“硬本事”蔑视“软本事”。譬如很多华人好不容易到美国大学读书,家长又偏偏要他们学会计,因为找工作便利。而美国和印度社会既看重“硬本事”也看重“软本事”,反馈到文化和教育领域,既看重数理化,也看重人文社科,在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也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在这一点上,很多华人“精英”完败,只能沦落为“苦力”。美国需要“硬本事”的人,但美国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人领导的。

其三是对困难的瞬间应对。很多华人“精英”性格开朗,直爽敢言,能力很强,但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方式总是出现问题。在美国公司遇到项目上的困难时,千万不要对经理讲“No! I cannot solve it。”而要像印度裔那样愈挫愈奋:“let me do it again,try again!”即使问题最终真的解决不了,也要学学印度裔的处理方式,他们一般会坦诚地讲“Please believe me, I did my best!”,再配以坚定且无奈的眼神。要让经理知道,你愿意去尝试,而且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印度裔比华人的能力强吗?其实未必。华人完成不了的项目,印度裔往往也一筹莫展。但为何印度裔即使失败也容易让主管接受?主要是因为印度裔交流方式上的高明。华人受中庸和孝道文化的影响,从小到大家长都教导“乖乖听话”、顺从、不能挑战长者和权威,很多人在二三十年的生命里已经习惯被驯化,没机会讲话和辩论,长大后很难改变从小被迫养成的“听话不作声”的习惯,因此一旦被逼表态,往往直接说出心中想法,而不考虑对方感受。

而印度裔对长辈也会敬重,但不像华人那样驯服,而是崇尚辩论和讲道理,以理服人,理直则气壮。相比之下,华人的成熟度平均比印度同龄人低几年左右。成熟度与领导力密切相关,不成熟就没有领导力,自然难以竞争CEO等领导岗位。综上来看,“软实力”是华人的软肋,在这一点上,印度裔强太多。过于关注硬本事,就会让人产生刻板的印象,如奥斯卡颁奖礼上提着公文包的华裔遭到嘲笑,其实根源上也有自身原因。华人想在国际竞争中胜出,一方面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把教育重点放在“做人”的通识与思辨训练上;另一方面不能再强调“顺从”的“奴化教育”,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学会承担,学会与人沟必将势,在软实力上急起直追,华人未来必将完胜印度裔。(完)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我们

中华网"世界观"自媒体平台竭诚欢迎您的加入!

邮箱申请: cpyy@bj.china.com

联系电话: 010-52598588-8687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