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作者

别只抱怨环境差 德国环保成就靠的是“从我做起”

海外探客 2016-05-24 17:51:36

近来,微信微博等社交圈里,一个“高富帅”荷兰小伙Tommy的行为受到广泛赞许:一天,他和往常一样骑自行车上班。经过河边看到满眼的垃圾,发现周围的人对此都漠不关心后,他每天早起 30 分钟来河边,装满一袋垃圾带走后,再去上班。先是Tommy的两个朋友加入活动。仅仅6天,河边环境就大换样。也有路人默默加入其中。5周后,当初垃圾遍野的河边已变得干干净净!

别只抱怨环境差 德国环保成就靠的是“从我做起”

Tommy 的事迹在网络上传开了,很快全球都开始有人响应。在丹麦,甚至有个小镇居民组织了一个行动小组,定期利用周末时间到河道清理垃圾。

其实在中国也不乏这样的“垃圾哥”。据媒体报道,江西南昌胜利路步行街上总会有一位衣着光鲜的白领的在捡垃圾,他叫鲁新海,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是一位有房有车的白领,从2010年开始就在步行街上捡拾垃圾他坚持一个信念:我捡了,这一小片就干净了,看到我捡垃圾,丢垃圾的人就少了,那么这一片的干净就会扩大。在鲁新海的引领和示范下,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到捡垃圾的队伍里,最多时达到40多人,甚至还有美女“阔太”开豪车跟着他当志愿者。

另一位比较有名的“垃圾哥”是英国人威廉·林赛,他和怀柔村民自发在长城上捡垃圾已有十多年。然而垃圾越减越多。过去一个月需要来一辆大车拉垃圾,现在则需要三辆车才行。纵使做不到和他一样去弯腰捡垃圾,但是至少应该做到不把手里的垃圾扔到地上吧?

为什么荷兰小伙的一个善举就能在全球刮起捡垃圾晒图片的热潮,而中国的“垃圾哥”即使经过媒体报道和宣传却基本是在单打独斗?也许德国的经验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在德国,从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保所带来的高质量生活。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急于改变战后落后面貌,积极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莱茵河沿岸企业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严重。在工业重地鲁尔区,人们看不到蔚蓝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脏了。这种景象与现今中国的很多重工业区何其相似。

到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发生了一连串环境污染的灾难,民众深受其害。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而不是生活水平。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为环境付出代价的时候到了。《垃圾处理法》是德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90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修改后的《基本法》。全德国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000部,除此之外,还实施欧盟的约400个相关法规。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德国政府、16个州和各个县政府都设有官方的环保机构,另外,还有很多跨地区的环保研究机构。企业每年的环保投资在30亿至40亿欧元之间,已形成一个有近百万人就业的环保产业。德国还设立了环保警察。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德国人把保护环境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

然而真正发生质变的,是德国人的环保意识从被动环保转变为个人自觉。垃圾分类最能体现德国人的环保意识。特别是住在高楼的住户,他们要将十几种垃圾分别送到楼下的分类垃圾箱中,倒一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楼跑好几趟。很多德国人不但自己认真执行垃圾分类的规定,还自觉监督别人。

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

事实证明,环保事业的成功与环境的改善,需要靠依法治理 全民参与,而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决定性因素。很多人一边抱怨环境差,一边出门买个菜都开车,随手乱丢垃圾,只能说,什么素质的人就拥有什么样的环境。

“十三五”期间,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2016年的环保工作目标是,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力争下降3%、空气质量天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所有这些目标,真正的执行者与参与者都是一个个普通的公民。很多人说,大工厂在排污,我没法阻止。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大工厂和超标车排污,并不意味着个人也可以随便破坏环境。中国目前最缺的,不正是全民参与的意识吗?如果全民环保意识提高到另一个层次,整治那些排污严重的工厂和货车的日子还会远吗?每个人的行动,可以汇聚成一根针,捅破这个穹顶。

关注我们

中华网"世界观"自媒体平台竭诚欢迎您的加入!

邮箱申请: cpyy@bj.china.com

联系电话: 010-52598588-8687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