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当除夕夜万家灯火,这对老夫妻还在实验室坚守

2018-02-18 08:39: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长春2月17日电

题:当除夕夜万家灯火,这对老夫妻还在实验室坚守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孟含琪

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热闹喜庆。可就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无机分析楼的二层和三层却各有一间办公室亮着灯,格外引人注目。

两位年过耄耋的老夫妻分别在各自的灯下阅读文献,偶尔会起身,到对方的办公室探讨……柔和的灯光映照着他们的白发,场面温馨动人。

这对老夫妻名叫汪尔康和董绍俊。提起两位的名字,化学专业业内无不肃然起敬。因为他们堪称业内的“神雕侠侣”:汪尔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电分析化学开拓者,在电分析化学研究界,他著作等身;董绍俊也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在化学修饰电极、光谱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和超微电极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尽管两位老师已经是业内泰斗,但他们仍旧紧追科研动态,在他们的字典里,似乎没有节假日这个词。”中科院长春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逯乐慧说,“汪老师和董老师都是把科研放在第一位的人,只要不出差,基本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

逯乐慧说,这已经不是两位老师第一年守在办公室里过新年了,前几年大年三十晚上,老两口办公室亮灯的照片在他和同事们的微信朋友圈里广泛流传,获得很多人的尊敬和点赞。

办公室——图书馆——家,三点一线;五加二、白加黑,没有休息日。这就是汪尔康和董绍俊坚持了60多年的习惯。“就算是出差旅途,无论是飞机上还是火车上,我们上去都是赶紧补觉,可是老师却不知疲倦,不是看文献就是修改学生的作业。”逯乐慧说。

汪尔康的学生、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李敬清楚地记得,每次出去做报告,董绍俊都会在PPT报告下用铅笔一丝不苟地批注,“董老师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她的报告非常精彩。”

“不觉得枯燥,做研究就是我们的乐趣。”汪尔康说。汪尔康这种对待科研的态度,对“小家”和“大家”都有很深的影响。

在父母的熏陶下,老人的儿子从小就处于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尽管两位老人在化学领域造诣精深,但儿子却按照兴趣选择了生物物理专业,现在已经是一名教授。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