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18岁少女高考失利投河轻生 曾是班长留“遗言”最放心不下奶奶

2018-06-26 09:27:51  第1眼-重庆广电​    参与评论()人

下午,第1眼记者在小蔡奶奶的带领下,在河边寻找疑似她轻生的足迹,就在记者采访时,孩子的尸体浮出了水面。

看见自己的孙女儿,奶奶着急地想要下河将她救起来。而女孩也在录音说,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奶奶,要将自己银行卡上的钱留给自己的奶奶。

18岁少女高考失利投河轻生 曾是班长留“遗言”最放心不下奶奶

生前曾是班长高考考了375分

目前,开州区公安局正在对孩子的死因做进一步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打捞工作仍在进行中。据了解,该考生生前一直是开州陈家中学高三某班的班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次高考发挥失常,考了375分,没有达到她心中的理想分数。

18岁少女高考失利投河轻生 曾是班长留“遗言”最放心不下奶奶

记者手记

落榜生轻生的事情,这不是首例。如此美好的青春就此定格,实在让人感到痛心与惋惜。这其中,有考生自身的心理承受力问题,也有心理疏导的缺失。这个时候,家长、老师乃至于全社会都有责任积极疏导,要多多留意孩子的举止和心理,及时介入,减少悲剧的发生。

延伸阅读:

原标题:不炒“高考状元”,此时无声胜有声

近日各地高考成绩相继出炉。我注意到一个不同往年的奇特景观,今年地方炒作“高考状元”声音图像似乎不见了。

原来有禁令在先。比如:陕西省2018高考成绩出炉,省教育厅下发通知明确,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以及“高考成绩排名”(6月25日《西安晚报》)。

“话说三遍如屎臭”。炒作“高考状元”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后果,在过往反对者多如牛毛的评论檄文中,几乎“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用不着我絮叨重复。也就是说,要不要禁炒“高考状元”早已不是问题,“年年岁岁禁相似,岁岁年年炒不同”才是问题。

对禁而不止沉疴痼疾的诟病,我已记不清参与过多少回文字声讨,大抵每次都是说来说去还是重复几句老话,不是质疑上头政令“一声喊不到底”,就是批评地方“执行力不强”视禁令为儿戏。悲催的是,大抵每次声讨过后,地方“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炒作不误。换言之,炒作“高考状元”禁令失灵落空的话题,也属“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有人说,“第一个把少女比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少女比成鲜花是庸才,第三个把少女比成鲜花的是蠢才”。其实,现下无论如何炒作包装“高考状元”,在“高考状元”未必等于未来“成功人士”骨感现实面前,国人已然对“高考状元”产生审美疲劳和逆反心理。无论诸式媒体如何无所不用其极,变换什么花样炒作“高考状元”,炒作引发的热度和追捧,的确已呈“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衰减式微态势。

我之所以产生码这篇小文的冲动,是因为今年的禁令执行力今非昔比非同寻常。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要严格督促检查,查安全保密、考场考点、信息安全、招生录取。我记得,教育部以往也发过大同小异的类似禁令,但禁令命运庶几不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命的是,因为禁令屡屡玩“狼来了”,导致一些地方“禁而不止”抵触效应和“愈禁愈烈”恶性循环。

不炒“高考状元”,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虽然没有听到,来自地方媒体、教育主管部门、当事学校、商业机构等多方众声喧哗的炒作“大合唱”,但我分明已经听到,政令回归应有行政尊严的声音,以及高层“一声喊到底”的掷地有声……这是久违的政令畅通政通人和的正义和谐之声,令人不禁油生“久旱逢甘露”之爽。

然而,就像“中国式禁令”每次都有“王大胆”“说不”一样,某地近日就公然通过媒体公布当地“文科状元”成绩,并报道“状元”已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消息,地方媒体更是趋之若鹜第一时间跟进,现场采访策划炒作“状元故事”。我知道,本次各级禁令中也有“对违反宣传纪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查处”的字眼。《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曾指出:“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由是,我希望听到查处问责狠话也能兑现落地的声音。因为不然,今年禁炒功夫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明年违禁炒作就有可能故态复萌。


(责任编辑:吕莉莉 CN073)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