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路县故城旁发现338座汉至明清墓葬 出土文物300余件

2018-04-20 11:57:11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去年,距路县故城城址较近的一座辽墓被发现,考古人员根据该墓葬的位置推断,汉代时,路县故城作为路县治所存在,唐代以后,路县治所西迁至现在通州老城,之后路县城址开始衰落,城市功能逐渐减弱,慢慢变成村落。

2015年以来,通州地区考古工作迎来高潮,其中,城市副中心考古和路县故城考古项目广受瞩目,后者还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3年来,两个考古项目累计发现墓葬数千座,以及大量窑址、水井等生产生活设施遗址。

追问2建设工程中考古遗址如何保护?

有原址保护、整体迁移、回填等方式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介绍,根据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地下文物管理办法,凡是重大建设工程,都要先期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这带动了近年来北京考古工作的繁荣,不但勘探发掘面积大,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通常在墓葬挖掘后,会对出土文物进行清洗,尽量还原碎片。对需要长期保存的遗迹或墓葬,会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有些遗迹可能会整体迁移保护,还有一些将进行回填。

对文物价值较高的考古遗址会进行原址保护,例如路县故城将建设高标准遗址公园。舒小峰表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不仅会原址保护完整的路县故城,其周边护城河和相关遗址区,都会纳入保护范围内。文物部门会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考古遗址公园理念进行建设。

据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平介绍,根据专家意见,去年新发现的房山河北镇庄亲王家族园寝群,因较为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可能会考虑原址保护。

据悉,此次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发现的遗址正处于全面考古勘探和发掘阶段,保护办法将在进一步开展研究后公布。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