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老人为父母描碑。
又是一年清明,寂静的八宝山人民公墓迎来一拨又一拨扫墓的市民。这里大约有7万个墓碑,安葬逝者骨灰12万份左右,这里是北京最早的公墓之一,随着时光流逝,那些前来扫墓的人们正一天天老去,老公墓正陷入一片“银发潮”。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该如何为祭扫市民提供最便利的服务,又该如何让市民安全扫墓、满意而归,这是摆在“守墓人”面前的一道考题。
水桶又增400个 毛巾已达5万条
“以前我们进点儿水桶、刷子什么的,主要是为不方便携带的市民提供应急服务,比如下了班扫墓,或者扫完墓要上班的。现在成了标配了——到咱这儿来扫墓的市民都老了,交通也远了,能不带就不带了。上级单位也提倡各大公墓要为人民提供尽可能的服务。我们既然是‘人民公墓’,就更得让人民满意。所以,您看,今年我们又更新了400个小水桶,加上往年积攒的,总量有600多个了。擦拭墓碑的小白方巾,一次性的,必须全进新的,今年就进了5万条。”公墓管理员牛明明不是一般的胖,却撅着屁股,一个一个地给小水桶里配刷子和毛巾,头也不抬地告诉北京晨报记者。
人民公墓“大管家”秦浩(前者)和倪晓峰副书记处理事故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