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看到病人康复 就会很幸福 医生都有一种“傻傻的幸福”

2018-03-16 08:41:08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随后,徐青带着三位医生花两年对500例做了对脊椎损伤和长期卧床病人肛门直肠疾病的调查;为了做教学科研,2012年重新在首都医科大学认定了教授资格,2013年这里的普外科室成为了研究生教学点。

医生都有一种“傻傻的幸福”

徐青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江苏泰兴,在他的印象中,老家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称一声“先生”的只有医生和老师。成为一名医生,是徐青少年的愿望。“当时只是尊重、向往这个职业,其实没有深刻的认识”,而在参加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徐青也完成了从“向往这个职业在别人眼中的价值”,到“不论别人如何看待,职业都能实现自己价值”的转变。

从业时间越长,徐青愈发能够将心比心。“病人的病痛,医生要知道。只有你明白病人的痛苦,在每个阶段才能有的放矢。”在徐青看来,病人与医生有着“之一与唯一”的关系:一台手术只是医生职业生涯中的几千分之一,对患者来说,医生却是他生命希望的全部。“我们会想方设法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所以你当医生就会知道,当一个病人恢复了,获得新生的时候,医生感觉有多好。”

这样的幸福感和带领医院学科逐渐成熟的成就感哪个更令人满足呢?“当然是前者。”徐青未做思考边开口道,“身为医生都有一种傻傻的幸福,有时候就算持续八九个小时的手术,就算连夜作战不吃不喝,但真的只要患者好,手术成功,我和团队可能一整天的情绪都会随之高昂起来。”

家庭和团队是幸福的后盾

如今,徐青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从家出门,这一天中查房、门诊、手术、会诊、教学,参与年轻医师和研究生的教育,进行科室管理等,工作排得满满当当,而与之一起工作的,也是跟随徐青近十年的团队,十年来磨炼出的和谐默契,每一个病例中给予的信任和奉献,都令徐青感到欣喜和满足,“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苦在一起,累在一处,这份工作给予我的幸福感其实有不小的部分也来源于他们。”

而也正如徐青所说,他给予家人的陪伴确实有限。与温文尔雅外表下相符的是徐青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坦言十年前来京工作,很大原因是因为妻子在北京。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妻子是妇产科的医生,由于同为医生的忙碌,徐青已经不记得有多长时间没和家人们一起逛街购物了,反倒是家中老人的付出,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但奋斗总是需要付出的,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有时让我愧疚,但正是由于这种理解更加激励我去奋斗,这种感觉我不知道是不是幸福,但我心怀感恩乐此不疲。”

北京晨报现场新闻记者 田杰雄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