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假货屡禁难绝如何破局? 专家呼吁:提高法定刑罚

2018-03-15 17:31:0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假货屡禁难绝 如何破局

专家呼吁:降低制假售假入刑门槛 提高法定刑罚

假货为何屡禁不绝?违法成本太低!致力于打假的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2017年排查出5436条销售额远超起刑点(5万元)的疑似制售假线索,执法机关接收1910条,已经进行刑事打击的有740例。但记者从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获悉,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有刑事判决结果的有63例,共判决129人,但其中104人判的都是缓刑,实刑率仅19%。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呼吁,建议从立法上直接推动制假售假行为入刑,同时加大刑罚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肃清假货。

获刑的129人中有104人缓刑

阿里平台治理部知产保护总监叶智飞公布了一组数字:2017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通过大数据模型主动防控、权利人举报、消费者投诉、神秘抽检等方式,共排查出5436条销售额远超起刑点(5万元)的疑似制售假线索。

受执法资源紧张及诸多因素限制,执法机关接收1910条,公安机关已经进行刑事打击的为740例。刑事打击案件数量比2016年的469例增长了58%。

但740例案件中,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有的63份刑事判决书统计发现,这些案件中被告人从被采取强制措施到宣判的平均办案时长约344天,共判决129人,判缓刑的104人,实刑率仅19%。而2016年,根据阿里平台治理部对当年能够公开抽取到的判决书分析,制售假案的缓刑率为79%。

违法成本低假货屡禁难绝

相对执法成本的高昂,制售假违法犯罪的成本却极低。2017年,西部某省公安机关在阿里大数据协助下破获一起公安部督办特大调味品案,警方跨多省缴获数十万袋假冒调味品。该案主犯师某之前在一家正规调味品厂从事打假工作,曾配合当地警方打击过假冒该品牌调味品的制售窝点。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