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扫街串巷,尽力留下老城的模样

2018-02-26 09:45:10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2015年,志愿者回访枣子湾别墅群,发现建筑物墙体上贴上了“文物建筑不得破坏”的宣传语。受访者供图

2015年,重庆主城首段宋代古城墙的遗址出土,现身朝天门嘉陵江边,被包裹在更高更宽的明代古城墙里。

对于冰锅(化名)等文保志愿者来说,发现宋明古城墙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没想到,次年4月,有志愿者在微博上发照片称古城墙已被挖掘机拦腰挖断。

“200多米的城墙,现在只剩下50米了。”成为文保志愿者以来,这是让冰锅最痛心、最无奈的事。拆挖古城墙时,冰锅眼看着车把一块块条石拖走,感觉心在滴血。

冰锅是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创始人之一。2011年,他和7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重庆老街历史文化总群”(QQ群),次年成立服务总队,是重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保志愿者民间组织。2016年,南岸区巴渝公益发展中心成立,服务队终于有了官方身份。

目前,服务队队员已过两千人,成员包括老师、媒体人、公务员、企业员工、设计师等多个行业。

为了保护古城墙,服务队至今还在新浪微博上“每天一喊”,已经坚持了900多天。他们希望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保护重庆宋明古城墙,并拟在今年的内部年会上呼吁出台朝天门城墙保护方案。

每条老街都有回忆

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微信群里,最新的公告是,参加3月份年会的群员准备一份2017年“扫街巡查”作业。

“扫街巡查”是服务队的必修课。平日,队员们要像扫街一样走访、记录重庆的老街和文物点,定期对文物巡逻查看,遇到文物破损或无故被拆的情况,第一时间向政府报告。

2018年,冰锅给服务队定的小目标是扫街50次,按居家就近原则。

不扫街时,群友们就讨论老建筑。2月24日,群友“雷斌的部落”在群里抛出几张作家林亚光在津南村住宅的图片。

津南村位于重庆南开中学内,始建于1936年。抗战时期张伯苓、马寅初、柳亚子等名流寓居于此,是当时文化教育界的社交中心。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