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孩童丢手机被母亲打死 法律如何审判“易爆”的亲情

2018-02-22 14:36:0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九岁孩童丢手机被母亲打死

法律如何审判“易爆”的亲情

江苏泰州黄桥9岁的明明因手机丢失,被母亲打死的消息,一度震惊全国。发生这样的惨剧,在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值得我们在道德伦理和法律层面进行深思。

法律保护启动机制的漏洞

蓟州区人民检察院 于长泽 田彬

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明明的父亲常年不在家,也不给明明母子一分钱,明明的母亲陈女士必须又带孩子又养家。结果,陈女士把对丈夫的绝望、对生活的无望,全部转嫁到这个9岁孩子的身上,导致情绪“易燃易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中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未成年人,有违反规定的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或者法律制裁。但我们知道对失职父母的处罚不是目的,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才是目的。如发生明明这样的情况,经常受到打骂,应该依据《民法总则》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剥夺陈女士的监护权。如果能及时剥夺她的监护权,让有关组织或个人临时监护,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法律规定启动“第三十六条”的主体很多,可是没有一个主体去启动,这说明我们法律保护机制的启动依然存在一定的漏洞,我们的学校、基层自治组织、民间团体等应该充分负起责任,发挥法律对未成年人本来具有的保护作用。

虐待儿童,家长可能被数罪并罚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 潘晓滨

这起事件,不禁让人想起2016年曾经发生过的另一悲剧,一年轻母亲因将2岁小女儿虐待致死被以虐待罪提起公诉。在给予道德谴责的同时,社会公众也不禁提出质疑,我国司法机关是否对近亲属虐待致死行为定罪不准,量刑过轻,起不到应有的法律震慑作用,才会导致悲剧屡次发生。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其法定最高刑罚均可达到死刑,而针对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行为设立了法定最高刑罚为七年有期徒刑的虐待罪。我国立法者之所以在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之外设立虐待罪,是因为对于家庭成员间发生的殴打等肉体虐待以及辱骂等精神虐待行为,本身并未达到可以评价为伤害罪、侮辱罪、非法拘禁罪的程度,倘若行为本身又具有经常性、持续性、一贯性,达到了值得处以刑罚的程度时,为了对弱势家庭成员进行特殊保护,才专门设立了虐待罪。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