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记者:为给我在省会买房 55岁母亲差点做直销

2018-02-21 03:25:5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妈妈说,她是从老贾那里知道这款产品的。年轻时,老贾做过县城的商场经理,为人谨慎,不是那种轻易上当的人。安利在县城盛行时,他还阻止身边的人加入,怕是传销。

但年纪大了,老贾反而愿意相信别人。比如购买小分子肽之前,就为另一微商组织换了微信头像。

去年,老贾妻子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可治愈的方案。医生说,这个病不好治,只能隔段时间输一次血维持。

恰巧此时,老贾身边的一名中学老师告诉他,小分子肽功效奇特,兴许能治好妻子的病。可是这种功能性食品880元一盒,一盒能吃5天。老贾每月只有几千块退休金,用来输血治病都不够,但他还是决定试试。

在中学老师“多拿几盒,吃多了才好见效”的劝说下,老贾第一次就买了4盒,花了3500多元。可一个疗程吃下来,妻子的病还是老样子。

“但外省的一些人说,吃了之后身体确实比以前好。”老贾叹了口气,“也许是他们自己本身就会保养吧。”

尽管如此,老贾还是买了不少小分子肽,因为这是一款直销产品,买回来再卖出去,可以拿到相应的奖金。“又能治病,还能赚钱,为啥不试试呢?”

老贾坐大巴去了湖北某地,亲眼参观了小分子肽的厂房。那是一座以电商而闻名的城市,不少公司都有直销牌照。这家公司也挂靠在一家有牌照的公司名下。在老贾眼里,这就是最强有力的背书。

回家后,老贾学会了各种“专业术语”,开始向周围人推荐,妈妈也是其中之一。

此前,妈妈偶尔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转发各种养生帖,对挂有新鲜名词的帖子情有独钟。

我曾经偷看她的微信,发现她和不少年龄相仿的朋友,会相互转发一些不知哪里看来的保健帖、理财帖。转完帖子,谁也不说话,但相同的帖子又会被转发到其他人那里。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