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比特币狂热的背后:技术革命还是资本泡沫?

2018-02-19 16:45: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简而言之,他们认为,现代货币必须有国家或其他公共机构背书才能成为货币,否则只不过是废纸或代码。

比特币与区块链热潮是一个全球性事件,而比特币隐然要对抗的对象——中央控制的货币体系对此作何反应?目前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主要分为四类:德国、日本、菲律宾将其视作数字货币,也就意味着其不仅合法,而且具有部分货币属性,但由于没有发行主体,其币值无人背书,其中日本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市场;将其视为“商品”或“资产”,具有合法性,但不具有货币属性;未承认其合法性,也未完全禁止;立法禁止,如泰国、厄瓜多尔。

除了日本等少数国家,目前各国政府中,比较宽容的态度将加密货币视作合法的资产,但并不承认其货币属性。加拿大央行副行长卡洛琳·威尔金斯(Carolyn Wilkins)在2017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密货币并非是真正的货币形式,但她承认,比特币本质上是一项资产,或者是一种安全措施,所以也应该只被视为资产或安全措施。但是,悖谬的地方在于,比特币之所以成为“资产”,是因为它做出了成为“货币”的允诺。欧洲央行副行长维托·康斯坦西奥(Vitor Constancio)在2017年9月警告,比特币不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泡沫,如同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一样。这话的意思是,人们虽然知道它没有相应的内在价值,但价格仍在疯涨,大家都在赌自己不是最后接盘的那个“傻子”。

但是,既然加密货币要革现行货币体系的命,那么恐怕不能根据现行货币的定义来评判它。加密货币的初衷正是通过去除国家的影响从而摆脱中心的控制,缔造一个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现行货币是依托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建构,那么如果一部分人达成共识,接受加密货币作为交换手段,这部分共识能否替代国家完成这一社会建构?虽然包括维珍航空在内的诸多知名企业以及诸多零售商已经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然而,即便情况继续乐观发展,加密货币也是被限制使用范围,不具通货效力的,依托的共识相当脆弱,币值稳定更无从谈起,难以履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货币基本职能,作为价值贮藏手段也是不合格的,很难形成如其所宣称的革命性效果。

但是,发挥想象力假设一下,出于某种原因,某种现存加密货币如其允诺的那样取代了法定货币呢?那恐怕是一个比较可怕的场景,以比特币为例,其总量为恒定的2100万枚,然而目前“开采”超过80%,大量比特币积聚在少数人手里,那么也就意味着这部分人将掌握了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这不啻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暴烈的一场革命与财富再分配,并将导致远超当下的贫富差距。“旧势力”恐怕抵死也要防止这种“革命”发生。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