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媒体展望新高考元年:期望独木桥走向立交桥

2017-12-31 18:51:2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2017年对于中国教育发展史而言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恢复高考四十周年之际,“新高考元年”大幕开启。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这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被认为是恢复高考招生40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浙江、上海作为全国先行试点的省市,今年6月实施了“新高考”。

2017年10月30日,迎战“新高考” ,杭州高级中学给学生吃“定胜糕”。 视觉中国 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继浙江、上海之后,全国的另外29个省、市、自治区均已明确了新高考改革时间表。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市改革已于2017年秋季落地,其余省份将在2018年、2019年秋季相继展开。

浙江、上海两个“先行先试”地区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其他省份有了哪些准备,还需要做什么?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有哪些必须正视的差异?这些问题亟待求解。

先行先试

随着这一轮改革的第一次“新高考”落地,浙江省着手调整方案——2017年12月初,该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为避免物理一类难度系数较大的选考科目遭遇报考遇冷,该意见推出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比如,确定物理选考保障数量为6.5万人。同时,将所有选考科目考试调整到高三进行,同时把考试时间从原来学期中的10月、4月,调整到学期结束时的1月、6月。

对此,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高中生来讲,千万不要忽略了物理。“这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对形成我们的世界观有很重要的影响。”

“这次调整之前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的基本评价是中规中矩。”在近日召开的新高考高峰论坛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称。12月29日,储朝晖告诉澎湃新闻,浙江此次主要进行了“四个关键的调整”:时间的调整、考试试卷调整、考试机会调整、选考科目调整等。“浙江考试院来督促提意见的时候,我说最后一定要做到精简考试,而不是让考试越多越复杂。”

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储朝晖接受媒体采访说了“四个不”:“不完整、操作性不强,稳定性不强,不够专业”。时至今日,储朝晖承认,“高考改革的调整完善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不要期待高考改革一年两年就能改好,这个调整应该是在不断地进行。”

1234...全文 7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