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2017,更多台湾人书写“大陆故事”

2017-12-27 10:21:4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有朋友问我,去大陆发展好还是欧美好?我说,都比在台湾好,走出来才知道外边的世界不一样。”郑博宇的一个朋友去澳大利亚,结果东北话和闽南话变强了,英语却没进展。“所以,无论在哪都要融入当地人的圈子。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态度、通盘分析的视野更重要。”

在采访中,郑博宇不时带记者跟驿站里的台湾创业者打招呼,“这里就是个服务据点,水是康师傅赞助的,零食是旺旺赞助的,冰箱是创业者赞助的,我们就是要为创业团队尽可能压低成本”。

“他们需要‘敲门砖’,我就是把敲门砖做好。”郑博宇说,平均每个月都有一到两拨同学自费买机票来找他,他们很想知道该怎样来大陆发展。“所有的创业都是试图解决某个痛点,我就是要尽量解决台湾创业者的痛点。如果说这一年台湾青年在慢慢转向大陆,我这一年所做的就是促成更多台湾青年的改变,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想法。”

“要给台商关爱,也要立规矩”

上世纪90年代,刘序浩曾以男主角身份出现在众多歌手的MV里。他还参演过《黑金》《天国的嫁衣》等影视剧。但其实,刘序浩的主业是格斗术,多次夺得散打冠军的他是台湾最顶尖的动作演员和武术指导。“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拳赛的事儿。”刘序浩说。

2017年,刘序浩感到更多台湾年轻人把目光投向大陆,“跟岛内的局势有直接关系,这可以说是‘推力’;跟祖国大陆的发展有间接关系,这是‘拉力’。一推一拉,就成趋势了。”

刘序浩的首次北京之行在1993年,当时他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要来”。“我那时候在读书,但感觉自己在这里成了大款,一百块钱能请一桌子人吃大餐。但我不想留在这,因为一切都很不方便。”

直到2007年,一次两个月的出差机会让刘序浩再次来到北京。“当时这里给我一种‘大’的感觉,心很大,思维很大。那时岛内氛围已经很‘小确幸’,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词来形容。我感到,北京‘有搞头’。”

2009年,刘序浩到北京寻找机会,“比起事业,这半年最大的收获是,走街串巷中,我完全了解了大陆、融入了大陆”。刘序浩对记者说,台湾人来大陆要停、看、听,最好先在大陆就业,而不是创业。

刘序浩随身总带着两包烟,一包“阿里山”,一包“大前门”。“北方人喜欢‘散烟’(递烟给别人),对大陆人来说,‘阿里山’算新鲜玩意儿,能迅速拉近距离,这就是我融入大陆社会的方式之一。至于‘大前门’,是跟台湾人打交道时用的。”刘序浩对记者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