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虚构的名医:系列保健品诈骗案涉案万起,三千受害者多为老人

2017-12-20 12:41:3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骗老 “剧本”:涉万起案件三千余人受害

2017年9月28日上午,重庆警方经过前期侦查,在确定了苏某等人的具体位置后,决定对该诈骗团伙实施抓捕。刘乾放记得,当50多名刑警冲进诈骗窝点,一些正在电话中对老年人“诊病”的“名医专家”被吓哭了,“没有任何反抗,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

诈骗团伙成员多为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被抓时没有任何反抗,有的甚至吓哭了。 重庆警方 供图

经过突击审讯,警方了解到,该犯罪团伙采用电视、报刊等媒介宣传免费领取评书机活动,诱使来年人拨打“客服电话”,从而套取老年人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以及患病信息等资料,随后通过邮寄药品,货到付款的方式诈骗钱财。“他们对医学根本一窍不通,能够诈骗得手全靠剧本,而这些剧本中除了药品介绍外,其他的医学知识大部分是在网上搜的。”

实际上,在整个诈骗过程中,16名“名医”个个都“身兼数职”,他们既要扮演自己冒充的“名医”,同时也是其他假名医的助理或学生。在“业务能力”较差的“名医”遇到突发状况,无法解答受害人提出的疑问时,则通过转线的方式,让其他人扮演更加权威的“教授”来为受害人答疑解惑,他们将这种方式称为“抬单”。

诈骗得手后,在邮寄药品前,“老总”会亲自审查每一名受害人的个人信息以及邮寄地址。刘乾放说,严格的“二审”程序是为了避免将“药品”邮寄到司法机关内部,引来灭顶之灾。

在这个诈骗团伙中,一名普通成员最多时每月能拿到一两万元薪酬。为了提高“业务水平”,销售经理每天会对团伙成员进行培训,甚至将所有成员的“问诊”通话记录打印出来用于总结经验。他们没有想到,这些通话记录单最终成为警方确定其犯罪事实的直接证据。

重庆警方在一处诈骗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十人。 重庆警方 供图

实际上,“9.27”专案中以苏某为首的诈骗团伙,仅仅是重庆警方此次破获的系列保健品诈骗案当中的一个。从2016年开始,重庆警方就开始注意到这类通过虚构、冒充名医专家,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件。经过分析研判,警方发现,这些看似零散的案件背后,隐藏着16个犯罪团伙、300多名犯罪嫌疑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