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内蒙古乌梁素海重现“塞外明珠”风姿

2017-11-25 17:16:13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电 (记者 王靖)初冬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已结上厚厚的冰层,冰面连着碧空,宛若明镜。两三米高的芦苇,密密麻麻地扎在晶莹剔透的冰面上,在朔风的吹拂下发出扑簌簌的声响。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农药退水不断排入湖中,乌梁素海的水质急转直下,到2008年前后变为劣V类水,富营养化严重。

水上漂着白色泡沫和一些死鱼,黑乎乎的湖水散发着臭味,乌拉特前旗西羊场嘎查47岁的村民李建国如此形容当时的乌梁素海。“那会儿,春天开没开河根本用不着去看,坐在家里只要一闻到沤臭味,准是乌梁素海的冰化了。”

2008年,巴彦淖尔市启动了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程,一方面,每年从黄河补水约2亿立方米,阻止湖泊水位下降,改善水循环。另一方面,从源头上遏制污染,建10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净化生活和生产污水,兴建网格水道工程加快水体流动,严控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来减轻外源污染。

针对湖水富营养化的问题,巴彦淖尔市启动生物治理工程,2012年以来投放草鱼、鲢鱼等鱼类600多万斤。“大量的鱼类进入乌梁素海,吃掉水草50多万吨,转移掉了附着在水草上的氮、磷1000多吨。”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党委副书记陆彬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又在湖底养了螃蟹,腐烂在水中的鱼类和水草也可以消除掉。”

如今,乌梁素海的整体水质明显改善,局部区域水质达到Ⅳ类标准。随着生态好转,近年来鸟类新增40余种,每年约有600万只野生鸟类来此栖息繁殖,其中疣鼻天鹅从2000年的20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近千只。

“过去来个亲戚朋友,都嚷嚷着想去乌梁素海逛逛,我哪好意思领他们去,现在没顾虑了。”乌拉特前旗54岁的杨静笑着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