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虐童事件为何频发?媒体:对伤害孩子者还太过仁慈

2017-11-25 10:41:1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上海携程虐童案尚未平息,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又被指虐童,而且所爆料的虐童方式、情节相比携程虐童案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起起的虐童事件背后,刺痛的不仅仅是家长,也包括社会上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倘若爆料属实,相关人员可能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虽然我们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将这些违法行为都纳入了刑责范围,但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并没有给这些在封闭环境下的孩童们更加强大的保护,没有建立起一道无形的警戒高压线。换而言之,对伤害孩子的这些人还太过仁慈!

作为一个更加重视荣誉声明的礼仪之邦,我们应当反思相关的刑责种类是否过于单一,是否可以视虐待犯罪的情节轻重,通过罪犯信息公示让相关人员担负一定年限直至终身的道德压力?这无疑值得我们立法部门借鉴。

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虐童往往是持续犯罪,没有长期的疏忽、没有长期的变相纵容,恶意自然无法滋生,恶果更无法酿成。我们校方管理、教育管理的机制方面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是否只能被动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对于幼师的资质、师德又是否进行过仔细的审核?我想,学校管理不能只是洒扫庭除,更应当剔除掉那些心灵有污秽的教师,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只是搞演讲、看演出、听教学PPT,就断定一所幼儿园的资质水平,也不能只是出了问题再救火,更应当想办法在师德的监管上下功夫!

同样,作为承接校方与家长桥梁的家长委员会机制也应当反思。国外的家长委员会往往是监督机构,对校方的行为有批评指正的义务,而我们则异化为校方的鼓掌机器,亦或是朋友圈炫耀的资本。要知道,家长委员会不应只停留在为幼儿园提供劳务、智力和资金支持,更应担负起必要的监管职能,本着为整个班级家长负责、对教育正常运转负责的态度,发挥出监督、批评乃至举报的作用。有时间为班级做手工、有时间为学校管理交通,就应当有时间轮流观看或抽查每日监控视频,成为发现虐童者的火眼金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