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消费级基因检测大降价 专家:部分项目不靠谱

2017-09-26 08:06:55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业内:相关政策仍属空白,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过两三年的发展,不少业内较为知名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均已在其报告最下方,贴有备注“基因检测的局限性”,称该检测无法覆盖所有位点、该结果不能用于临床诊断、基因只是影响性状的一部分因素等提示。

对此,陈钢告诉澎湃新闻,将检测到的结果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消费者,是他们一直在考虑的事情,“比如一些基因突变,当前确实已有相关研究解释其与一些症状相关,但是我们也希望消费者知道,这并不是代表他(她)一定会出现上述研究中的症状,比如对某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事实上,我国仅对临床上基因检测应用范围进行严格规范,主要涉及生殖生育,包括无创产前筛查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S/PGD、遗传病筛查、肿瘤基因检测等。

而对于基因检测消费市场,政策规定仍处于空白,特别是消费与临床的界线如何界定,并不明了。

例如,23 and me公司曾因向消费者提供健康诊断相关信息而一度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叫停,而将其归于医疗设备类别,需要获得FDA的批准才能上市。

直到今年4月6日,FDA才批准23 and me公司向用户提供10项疾病(包括帕金森、迟发性阿尔兹海默症等)遗传风险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基因组研究中心,我国基因检测行业“龙头”华大基因的主要业务——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事实上与消费级基因检测并无关系。

一名华大基因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华大内部对于消费级基因检测仍有争议。

对于将来是否会进军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华大会很谨慎。”上述内部人士简要回复。

用“群雄混战”可以描述当前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的竞争现象,而陈钢也承认,虽然降价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此番宣布降价的时间点,的确受到竞品降价的影响。

“腰斩”价格带来的效果也十分明显,陈钢透露,降价后每个月的订单相比过去增长了5、6倍之多。

“不过毕竟我们做了好几年了。”陈钢补充道。

此前,曾有传销公司打着基因检测的名号行骗最终被曝光,类似案件一度让基因检测行业蒙上阴影,随后“天赋基因”的“不靠谱”也再次让消费者对该行业产生质疑。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