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诚信是一种生产力 对造假者要人人喊打

2017-09-04 06:55: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最近,有几家餐饮公司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虽然相关公司迅速作出回应并积极整改,但仍应该以此为契机,认真思考一些企业“屡整不改”背后的问题,特别是企业诚信问题。

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树立品牌、维护品牌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如果企业诚信意识淡薄,消费者必然会用脚投票。从现实来看,某些企业道德诚信意识淡薄有自身见利忘义的原因,但法制不健全和监管缺位、执法不力也为这些企业弄虚作假提供了机会。

比如,网络购物日益普及,极大方便了消费者,但也产生了假货问题。按照网上精美的图片去下单,签收快递时拿到的东西有时却并不物美价廉,而是价高物廉。这里面除了有监管不力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不良商家利用网络平台传递虚假信息来牟利。如果造假的企业多了,诚信经营的企业少了,就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环境。深一层看,个别企业诚信意识淡薄,与违法成本太低有很大关系。只有让企业对失信后果有切肤之痛,相关企业才可能真正重视诚信经营,才会增强内在约束,做到诚信守法经营。

一般说来,企业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之后,就会进入到声誉竞争的阶段。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最好的竞争手段,甚至也是一种生产力。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远远超过其有形资产。比如,耐克、戴尔等公司几乎没有自己的生产企业,有的只是一个优秀品牌,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就高达数百亿美元。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到信誉经营,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经营境界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经济关系。营造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既要加大监管力度,强化企业自律,更要让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对造假者人人喊打,全社会一起努力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天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王 俊)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