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中国梦实践者]内蒙古额济纳旗退休干部图布巴图植树防沙15年

2017-08-28 07:55:5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有了绿,黄沙变金山

初夏,梭梭的花开了。别人不知道,图布巴图知道。秋天,梭梭结籽了。图布巴图从苞里剖出种子,压在舌下,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沙丘。含了20多分钟,拿出来一看,芽大了。图布巴图兴奋地蹦了起来,匆匆回到树下寻找,一颗颗嫩苗不就是小梭梭吗?他赶紧用砖头、石块、树根把小苗围起来。

“生态环境好了,野兔、野鸡、狐狸都来了。如果野兔咬了梭梭苗的根部,这株苗就完了。”图布巴图说,“除了防兔子,还得防轮子。一有车进来我就紧张,后来就用摩托车的废胎把幼苗圈住。现在我的沙地里有50多个废轮胎,都是标记用的”。

早些年,图布巴图夫妇每年的退休金不到10万元,可是15年下来,买苗、买车、打井、加油,就已经投进去80多万元。梭梭没长大时,为省苗木钱,他就开始了各种实验。把梭梭的枝条剪断,泡上两天再埋到土里,也长出了梭梭。把胡杨的根挖下一节,再埋进土里,小胡杨也冒出来了。如今,留守在古日乃嘎查和他做伴的那顺、阿拉腾苏和两位牧民都佩服不已,便给那个挖根的地方起名“图布巴图胡杨坑”。

过去,图布巴图种树总要挖一个大坑,费时费力效率低。渐渐地他摸索出了窍门,他用钢钎在荒漠上打一个洞,植入树苗、培土、浇水,省时省力。“我当过赤脚医生,用粗针扎病人,病人肯定龇牙咧嘴。挖坑也是一样,洞太大,地也会‘疼’的。”

后来,又有专家来给牧民们讲解在梭梭林下嫁接苁蓉的要领,步骤是先把梭梭的根部剖开,放入种子再用薄膜缠住。图布巴图又动起了脑子,“我觉得有道理,但就是麻烦。后来试着只把苁蓉种子埋在梭梭附近,结果收获的苁蓉照样不少”。

“我在农牧林水领域专家会上不止一次讲过,农业科技一定要接地气。”额济纳旗副旗长陈铁军说,“我让他们少在实验室坐着,多来图布巴图的林地里走走。正是像他这样的土专家,摸索出了适地适情的沙漠绿化之路”。

沙漠变得越来越绿,当地人也从绿色中发现了致富的门路,古日乃嘎查支书达布拉甘就是其中之一。从前他家只养骆驼,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却挣不了多少钱。后来,达布拉甘跟着老领导图布巴图学种梭梭、嫁接苁蓉,生态好了,钱袋也鼓了。现在达布拉甘一年的收入将近40万元。“村看村,户看户,牧民看干部。”东风镇副镇长田俊玲说,“现在古日乃嘎查有100多户牧民都投入到沙产业中,通过梭梭和苁蓉打通‘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户均增收4万元”。

过去,阿拉善盟每年沙尘暴肆虐几十次,现在不到9次了。“盟领导说了,阿拉善就是一个生态功能区,生态好了致富就有门路了。”先后获得“全盟生态文明户”“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的图布巴图,觉得担子更重了,“我的2000亩荒漠还没绿化完。我还得多干几年,在这里竖起一道绿色屏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