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转专科”新政争议

2017-08-24 08:07:0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减去的往往是可有可无的“无效学分”,增加的才是含金量高的“有效学分”。在总量控制下,调整好总学分的内部结构,成为高校收紧出口的探索方向之一。

  “严出”中的伦理考量

  除提升“学分效率”外,国内高校控制“严出”的正向性举措已取得一定效果。如推进“大类招生,一年后凭大一成绩、高考成绩等,双向选择细分专业”等,保持初入大学学子的紧张感,不再觉得就此进了“保险箱”。复旦大学最新实施《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中,专设荣誉课程,以专业知识体系前沿教学和优质师资配置吸引学生挖潜深学。

  然而,在探索过程中,处于一线的大学教学管理者们似乎也面临着困惑和伦理考量——“严出”如何更加以人为本?举例来说,当前情况下,如果一个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多次被“亮黄牌”无果后退学,是符合规定的。但从情感上而言,家长、社会难以接受。“学生如果被退学了,是不是就一无所有了?”一位高校教育管理负责人表示进退两难。他期待,高教体系中能否有更加灵活的转学、分流体系,通过学分互认、课程共享等方式,给予不适应本校学习的学生再探一条出路、再多一次机会。

  另一个争议性很强的敏感话题来自“不合格率”。一段时间内,“能否设定一个固定的倒数不合格率”常被作为推进“严出”的可行性建议。国内曾有名校每门课控制10%学生不及格的规定。教育专家叶志明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应谨慎掌握。“它看似威慑力很大,但也给出这样的暗示——大家都努力,也有人会被淘汰。这样绝对化的评价显然有失公平,其负面效应可能影响正面初衷。”

关键词:大学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