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军报调查:如何破解基层部队大学生士兵“征得来,留不住”

2017-08-17 16:51:3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入伍前在长春理工大学大二在读的第79集团军某工化旅运输物资连“雷锋班”上等兵刘康(右一),矢志从军报国。前不久,他放弃原有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取军校。这是刘康进行汽车维修。 解放军报 图

过去,战士面临“走”的考验;如今,领导应对“留”的挑战——

大学生士兵为啥都纠结走与留

记者到北部战区陆军某旅调研大学生士兵相关情况,排长关静博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3年前,他刚到连队当排长时,竟遇到了高中同学杨凯博。原来,杨凯博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后参了军,他并不隐瞒自己当兵的目的:提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凯博工作训练样样冲在前面。可没想到,第二年,他因一个军事课目发挥失常,被挡在了提干队伍之外。

“你先选取士官,明年再努力一把。”“即使提不上干,你在部队也能大有作为……”尽管很多人建议他留队,可梦想破灭后,杨凯博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开始了退伍倒计时。

临走那天,小雨簌簌。看着杨凯博乘坐的“老兵专车”渐行渐远,关静博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现在,他还为没能说服老同学留队感到自责。谈到这儿,关静博又开始不安起来——大学生战士储佳文今年也想走。

退伍?还是留队?这是大学生士兵服役两年后必须面对的单选题。

对此,某通信站政委于兴生说,从好奇到习惯,从宝贝疙瘩到习以为常,大学生士兵已经从军营风景线,成长为一个新的士兵群体。

“还记得‘好兵高明’吗?”于兴生的提醒,让记者想起了10年前媒体宣传的典型: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第一位在校参军的大学生士兵——高明。

“好兵高明”的出色表现令人激动,他服役期满后,戴着三等功军功章重返校园。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高明能继续留在火热军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那年,全国掀起大学生参军热,可谓让人热血沸腾。”本报2009年底刊发的《13万大学生士兵来了》一文,让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张锋至今激动不已。

在张锋看来,征召大学生入伍这一战略决策,使军队兵员素质、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