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赤峰:“扶”去贫困 “ 游”出黄金(3)

2017-08-10 18:36:3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目前,克旗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4500人。自2014年以来,通过“旅游+”产业扶贫模式,从事旅游产业带动76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占总贫困人口的32.8%;脱贫2110人,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2%。

  “全域布局 旅游富民” 

  赤峰市具有独有的花岗岩石林、举世罕见的大型冰臼群、欧陆特色的克什克腾草原、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瀚海玉龙沙湖、驰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等人文胜境,构筑了独具特色的旅游风貌。

  市委书记段志强说:“旅游扶贫是赤峰市推出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整体脱贫顶层设计行业扶贫之一。我们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

  据悉,2016年,赤峰市旅游接待人数145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28亿元;2016年,赤峰启动30个重点嘎查村旅游扶贫项目,总投资44588万元,覆盖农牧户7702户24014人,其中贫困户1329户2953人,户均年增加收入5500元;2014年,赤峰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8万人,至2016年底,只剩下贫困户8.8万户、18.8万人,已有28万人脱贫。

  “我们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和依托合作社发展旅游扶贫,效果明显。”市长孟宪东说。

  2016年赤峰市11个贫困嘎查村利用“三到村三到户”资金495万元投入7个旅游产业合作社和3个旅游产业发展公司,覆盖贫困户785户、1744人,年收益64.7万元,户均增收1180元。流转283户贫困户土地3000多亩用于旅游开发,户均增收1060元。

  全市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达16076家,与旅游扶贫相关的有118家,通过经营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业、林果采摘、出售土特产品等多个项目,覆盖贫困户1077户,2635人,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赤峰市打造了一批风格不同、特色鲜明的城镇近郊型、景区依托型、乡村民俗型、特色产业型和新村特色型乡村旅游精品村。

  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历史文化厚重,森林覆盖率高,咯旗将其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休闲古村落。这个小小的村庄就有22家“农家院”。村支书雷殿清与爱人杨凤梅是村里最早搞“农家院”的“领头羊”。拖着马车嫁过来的杨凤梅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山野菜、小笨鸡、野桑葚等,是游客最爱点的东西。我们‘农家院’最多一天接待16桌游客。去年纯收入过了20万呢。”(中国经济网记者 罗 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