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做一棵绿色发展的“先锋树”

2017-08-04 07:04:5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塞罕坝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播得下种、看得见根,我们最终就能筑牢一道道生态屏障,书写一个个绿色传奇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当车子开到一片桦树林,技术人员讲起了“先锋树”的故事。这些树适应性强,能在较恶劣的条件下生长,固定沙土、改善土壤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着小区域内的“小气候”,为其他树种落地生根营造绿色环境。

先锋树的故事,让我不由想起了塞罕坝人。

“既然是林场,种树就是主业,种一棵就要活一棵。”80多岁的第一代务林人简单朴实。

“我和林场同龄,林场就是家,当年十几岁栽的树,现在也几十岁了,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就在心里扎根。”60多岁的第二代务林人谈得最多的是感情。

“我们林业有个说法,叫‘适地适树’,意思是环境条件要跟种树特性相适应。我们之所以选择了塞罕坝,或许也是因为符合这项原则吧。”作为80后的第三代务林人,上坝扎根更看重规律。

55年,一代人传一代人,矢志不移,让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不正是先锋树的生动写照吗?

徜徉在绿海间,不禁慨叹,这满眼的绿色,是一代又一代人才“拼”出来的美丽,那每一株苗、每一棵树,都凝结着务林人的数十载光阴。“把爱交给青山,今生无怨无悔,把爱交给绿水,生生死死不变。”从马蹄坑会战到斜坡上攻坚,从窝棚里挡风到烧石头抗寒,艰苦奋斗的干劲造就了如今随风起伏的林海。一草一木,染绿的不仅是共同生活的家园,而且凝聚了一种精神。如果没有第一代务林人甘当那棵先锋树,也就没有第二代、第三代干事创业的土壤。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正需要以“先锋树”们的奉献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

树种、两月龄树苗、两年小树、数十年林子……育苗基地展现出的不是简单的“种种种”,而是颇有仪式感的生与养,更映照着生态文明的进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今天,当“两座山论”深入人心,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成为共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应当从理念变成行动,每个人更应当打头阵、成为先锋树,争当大自然的“保洁员”。每个人的努力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才能化为现实。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