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IT男遇网上“美女”被骗数十万 想翻本又损失百余万

2017-07-14 11:19:50  法制日报    参与评论()人

章洪波意识到不对劲找到陈某了解情况,发现向某提供的支票是P图发来的,其他证据也多有造假嫌疑。经民警反复劝说,陈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在陈某配合下,7月4日下午,樊城警方在襄阳机场将向某抓获归案。

向某交代,为了联系方便,他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了一个名为“致青春”的微信账号,专门与陈某联系。其间,微信位置共享、美女“小曼”的视频、“小曼”住五星级酒店视频、“小曼”妹妹和后妈的身份证、裸贷照片等都是在网上或花钱买来的。

向陈某坦白身份后,用来证明自己是“富二代”的“证据”也多是从网上购买,包括房产证、工商登记信息、游戏界面链接、游戏后台界面等。

目前,向某已被樊城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故事背后

回看这起IT精英受骗案,值得反思的不少。一是受害人。作为网络工程师,他对网络、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高于普通群众,其也有相对较强的防骗意识,想尽办法去核实对方身份、证据等真伪,但依然上当受骗,原因莫过于存在侥幸心理、被情欲遮望眼、不知悔改。

二是行骗人。不法分子是90后已婚男子,他借用网络编造身份,并购买公民个人信息、黄色视频、相关证件,伪造金融支票等,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网上行为已触犯法律,也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借钱”行为是刑事犯罪。

三是互联网企业。从根源看,受害人与行骗人的最早“遇见”离不开带有网络色情味道的手机App,本案中还有涉嫌网络赌博的游戏平台。此案警示意义在于,互联网企业同样要讲社会公共责任,要受到法律规制,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可能的社会成本。无责企业,难以行稳致远。

四是立法机关与办案机关。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少隐患与挑战。从本案看,行骗过程中所用到的手段大多与互联网、大数据、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有关。如何对新兴事物进行规制、如何做到有效监管,值得立法机关与办案机关深思。

关键词:IT男美女诈骗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