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8点到10点,京沪高铁途经党杨路的乘客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自党杨路与刘长山路的交叉口向南,占满路西一侧非机动车道的广场舞队伍绵延200余米长。如果细分的话,其中有秧歌、交谊舞、新潮的seve舞,当然传统所称的广场舞规模最大。每隔八九米就有一台曲风迥异的音箱把他们划分成不同队伍,唯一看似一致的是他们大都五六十岁的年纪。
6月27日晚,党杨路与刘长山路路口西侧非机动车道被广场舞队伍占据。郭尧摄
这样的广场舞聚会已在此持续了近3年,老人们一部分是附近绿地国际花都的小区居民,一部分是乘坐电动车、三轮车甚至开车从附近村庄赶来的村民,他们在这里尽情地跳舞唱歌,挥洒着一天中“唯一属于自己”的两个小时,甚至雾霾天里也少有停歇。
但是,附近楼上的年轻住户李鑫也连续投诉他们3年了,“每年几百次”的投诉频次。
每天的晚8点前后,是近200米长的党杨路路段人流量最大的时候。来自对面绿地国际花都小区方向的老人们横穿马路来到这里,满载着附近村民的电动车、三轮车和私家车也聚到这里。每晚聚集在机动车道一侧的围观人群,至少也有数十人。
规模最大的30多人“广场舞团”,外加其他几支平均20人左右的“舞团”,每晚这里上百人的规模自然引发关注,诸多被逼到机动车道上骑行的市民不时驻足拍照,定点经过的京沪高铁班列也多有乘客透过车窗张望。或许正是这种注视,也或许是高分贝舞曲的劲爆,老人们沉浸其中,彼此穿插的迥异曲风和几乎贴身而过的过往车辆都未打乱他们的节奏。
住在距离“广场舞路段”不足百米远的绿地国际花都小区的李鑫,却已不堪其扰近3年了。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从事金融工作,经常要参加银行证券之类的考试,平时在家则喜欢看看书或静静地做家务,但窗外清晰传入的劲爆舞曲却成了他的“噩梦”,“只有打开电视才能勉强忽略,但那也没法学习了。”
李鑫说,他每年都打数百个投诉电话声讨该处广场舞的噪音污染,但生效的次数屈指可数。2015年8月,相应的娱乐噪音整治行动曾在此展开,每天晚上有两三辆警车停在党杨路和刘长山路的交叉口上,一直到当年10月,该处马路广场舞一度曾被取缔。“但是到了12月,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