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高校上演高空外卖 洗澡篮变成装饭筐(图)(3)

2017-05-22 13:40:44  未来网    参与评论()人

【相关新闻】“懒人经济”席卷高校:3元代取快递、20元替课替考,大学生变懒了?

高校中流行的“懒人经济”“宅经济”等现象,折射出的“大学生变懒了”,到底是好是坏?其中又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

高校“懒人经济”盛行,大学生怎么了?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打开手机叫外卖、上门送快递等服务已是常态,他们习惯于足不出户,通过手机购买所需物品。

然而,如今大多数高校都限制外卖、快递等进入校园,有些学生就算订了外卖,往往也要到校门口去取外卖;快递也是一样,都需要他们“亲自”跑一趟,让这些“懒得出门”的大学生叫苦不迭。

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有偿跑腿”现象在高校中开始盛行起来。在一些手机软件或者微信群里,只要花点钱,就有人替你“跑腿”,帮你取外卖只是最基本的服务,“跑腿”的类别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2元代送一个充电宝,3元代取一次快递,5元借一把伞,20元代上一次课,30元一次期末场外“助攻”(在考场外搜索考试答案)......有些学生,甚至连买水果、牙刷、洗发水等生活起居用品都可以花钱请人送到寝室。

__thumb_head.thumb_head

“在一些手机软件上,提供的赏金足够,就能找到人把要买的东西送到寝室。还有一些可以直接购买物品的微信群,‘水果群’‘面包群’‘黄焖鸡米饭群’……太多了,简直数不过来,真是懒到家了。”北京某高校学生感叹。

这些高校中流行的“懒人经济”、“宅经济”等现象,折射出的“大学生变懒了”,到底是好是坏?其中又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

大学生变懒了?听听大学生自己怎么说

在大学生中,“花钱办事”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QQ软件中,可检索到全国各地上百个高校悬赏群。武汉的一所211高校的悬赏群——“供需撮合平台”已经2000人满群,又开通了“供需撮合平台2”,供校友加入。

记者下载了一款号称专注于高校跑腿服务的手机软件,学生通过该平台可发布跑腿需求和相应的赏金,若有人响应接受任务,完成后即可当面获得赏金。任务内容包含取快递、买外卖、代打卡等,赏金由5元到20元不等。

“跑腿”服务的范围事无巨细,覆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次我发高烧,室友都外出很晚回来。我不好意思麻烦朋友,只能在群里发布悬赏。买药的事立刻就解决了,接单的同学还很贴心地买了水果。”天津某985高校学生甜甜说,她觉得悬赏群给学生提供了便利和互相关爱,并不只限于金钱。

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周诚也表示,悬赏群就像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时间和金钱的有机交换。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学校规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悬赏群对校园的劳动、知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给广大学子提供了便利。

对于一些时间方便的学生来说,帮忙跑腿成了闲暇时的小兼职。一些家境有困难的同学,也把“接单”作为赚取生活费的来源。某高校大学生刘子钰偶尔也会接受一些代跑腿的任务,赚点赏金,“算是互惠互利吧,有些人不愿意跑食堂排队,要是有钱我也想下课后在寝室等饭吃,而不是去挤食堂,端着盘子排队打饭。”

北京某理工大学学生董云逸今年大四,已经保研的他无须面对找工作的压力,平时经常忙于打游戏和参加社团活动,叫外卖、让人帮忙取快递对他来说是常事。

董云逸表示,这不能代表大学生变懒了,校园人口密度高,需求更多样,学校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懒人经济”的存在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懒人经济”方便了学生,也存在不少问题

高校“懒人经济”予以学生方便的同时,揭示了如今大学生存在的不少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宅在宿舍,享受上门服务。”北京交通大学一位温姓辅导员表示,“有些人长期宅在宿舍,整日与手机、电脑为伴,生活不规律,精神面貌不佳。”

在该辅导员看来,“懒人经济”“宅经济”在高校日渐流行,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度高,新兴的购物方式在大学能很快流行;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没能适应“放养”的生活方式,沉迷于网络,缺乏自律。

同济大学一名张姓学生谈起自己的一位同学,十分惋惜,“大一时成天宅在宿舍打游戏,也不跟人交流,饿了就叫外卖,最后被学校劝退,如今被家里人送去当兵了。”

有专家分析,大学生的许多跑腿需求实际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的延伸,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与现实社会脱节,影响精神状态和社交能力,值得警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