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影女学生疑遭老师父亲性侵 有些人为何反指责她?(2)

2017-05-17 07:37:48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这样的逻辑是不是很奇怪?发生疑似性侵事件,不去敦促相关方面把事件调查清楚,相反质疑声称受害一方炒作、质疑人家有病,这样诡异的逻辑链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真是让人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图片来自北电摄院11级毕业生微博

这其实也说明,一些性侵案之所以那么难以愈合,在那么多少男少女身心留下一辈子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除被性侵者要违背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让其感到难以言说的羞辱外,跟曝光之后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也有莫大干系。

一般而言,被性侵者往往是幼童、女性,性侵也往往发生在权力并不对等的“微观权力”场域,面对的是熟人、受人尊敬的老师或是领导。一旦曝光,碍于施暴一方供职的单位名誉,甚至怯于施暴者掌握的权力,包庇、“洗地”往往也就“水到渠成”。此次阿廖沙事件中,有网友不就曝光了学校内部工作群里的一份通知吗?里面写道——有发现“传谣”的学生,请立刻通知学校来“做工作”。

激浊扬清需要靠谱调查、确凿证据

诚然,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希望自己遭遇丑闻,没有一个学生希望自己的母校清誉受损。但关键的是,激浊扬清需要靠谱的调查、确凿的证据,而不是急着将疑似受害者“污名化”,给人家冠上“有病”的“罪名”,或者质疑人家是勾引别人犯错的“绿茶婊”、投机博上位的心机girl。

事实上,性侵、猥亵之类的案件调查取证之难,舆论阻力之大,并不在中国,全世界都面临类似问题。这正如201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聚焦》所展示的那样。

《聚焦》讲述的也是一个有关性侵的影片,此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同仁发现当地天主教会有神父猥亵男童。结果,时任波士顿教区枢机主教罗宾纳层层设置障碍,包庇那些被指控性侵的神父,将他们派往别的教区藏匿。事件曝光后震惊全美,然而得赖于梵蒂冈的保护,那些神父包括罗宾纳至今仍过着惬意生活。

为尊者讳、捍卫自己任职机关的荣誉,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那些举报者的境遇?

有人说,阿廖沙的性格比林奕含乐观,但是长久、持续的集体性压力,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最坏的结果,会令学校的声誉在包庇疑似性侵者的泥潭中深陷。本来,即使有机会说清楚,也失去了与质疑者沟通与和解的机会。

面对性侵,为何那么多人选择沉默?只因为喊一嗓子的代价太过沉重。其实,对于阿廖沙,报以最起码的尊重与同情并不难,关键看你要选择站在哪一边。

文/陈小二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