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67岁老人刘武陵来说,刚刚过去的4月意义不一般。30年前的4月,他作为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首批尿毒症患者,接受了肾脏移植治疗。手术很成功,当年37岁的刘武陵得以重获新生。
“这30年来我连一次感冒都没得过,更没因为肾脏问题住过院。”刘武陵对“劫后余生”四个字特别有感悟:“每一天都是赚的。”
刘武陵(左三)在社区免费教街坊吹葫芦丝资料图片
为了不虚度这多赚的“每一天”,当年他出院两三个月就回到厂里上班,一直干到52岁退休。之后又自学吹奏葫芦丝,在社区义务教学已有六年。同济医院组织的每年一次的“肾友会”,他一定会到场,鼓励病友们乐观面对生活。13年前,他不顾家人反对,执意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
他说,他的命是别人给的,既然活下来了,就不能白活。
当年病危开始安排后事
刘武陵家住青山区122社区。1987年3月,在一冶水泥厂工作的他眼睛突然看不见了,送到一冶医院(现普仁医院)一查,尿毒症晚期,血色素只有3克,两个肾全部坏死,医院一连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单。
“那年我才37岁,女儿还不到9岁。”刘武陵回忆,刚知道这个消息时他谁都没说。当时妻子陈天翠正在读在职电大,已经熬到关键的最后一门考试,刘武陵怕影响她考试。直到半个月后,陈天翠考完,刘武陵才告诉她实情。
“眼前一黑。”陈天翠至今都记得当时的感受。痛苦过后,夫妻俩开始安排后事,刘武陵写好遗书,亲戚一拨接一拨来作最后的告别。
峰回路转。陈天翠同事的舅舅是协和医院一位知名教授。得知刘武陵的病情后,这位教授说他还有救,可以做肾移植,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正在开展这项技术。
带着一线生机,刘武陵来到同济医院。虽然两万元的手术费对当时每月工资加在一起不到100元的夫妻俩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但好在能报销,单位揽下来90%的手术费,他个人只用承担10%。
手术后几乎没出现过排斥反应
“我真的很幸运。”采访中,刘武陵不断感叹。他说,当时等待肾移植的病人有十来个人,只有一个肾源,但就他配上了型。住院不到半个月,就做了手术。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