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比《人民的名义》还好看!中纪委网站有猛料

2017-04-23 11:53:20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比《人民的名义》还好看!中纪委网站有猛料

作为一个志向远大、兴趣高雅的好青年,时局君不工作的时候,经常登录B站CCTV、BBC之类的视频网站,观看《一带一路》、《地球脉动》等优秀纪录片、文化片,也追追热门现实剧,比如《人民的名义》。

不过,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一篇专访,却莫名吸引了时局君的注意力:

中纪委网站暗藏猛料 比《人民的名义》还好看

《欧阳夏丹——正风反腐大快人心》。《中国纪检监察报》,大家应该知道,是中纪委和监察部主管的报纸。昨天这篇专访,以“正风反腐”为主题,请欧阳夏丹谈了对正风反腐的成效怎么看、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四年多感受到的切身变化等。

八项规定后,央视晚会明显减少

文章还是挺有料的。比如欧阳夏丹透露,央视的晚会明显减少,除了一些经典和必须举办的,其他可要可不要的节目全都砍了。之前节目投入成本很高,要大手笔、要炫、要华彩,现在则更加亲民、更接地气,节目质量也更高、更精炼。

时局君感觉最有意思的,还是欧阳夏丹的身份。印象中,以前被媒体请来讨论正风反腐话题的,通常是纪委系统的干部,或者相关领域的学者。

再一检索发现,欧阳夏丹并不是第一个受到中纪委主管媒体邀请的媒体人。在她之前,白岩松曾接受过专访,还参加过中纪委网站的《反腐三人谈》节目。

同为《新闻联播》主播的海霞,是中纪委特邀监察员。2013年11月,中纪委官网发布消息称40人受聘为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包括主播海霞、京剧名家于魁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等各界人士。

“归纳起来,就是要求特邀监察员凭借优势和特长,发挥咨询、联系、宣传、监督等4个方面作用”,中纪委官网消息写道。

万万没想到,中纪委邀请过这些腕儿

央视媒体人接受中纪委主管媒体的采访,也来谈正风反腐,身份和话题的碰撞都蛮有意思。时局君好奇又扒了扒中纪委的网站,没想到,一大波“深藏功与名”的节目浮出了水面——

中纪委网站暗藏猛料 比《人民的名义》还好看

不要被这些略显无趣的分类名称所迷惑,点进去看——

中纪委网站暗藏猛料 比《人民的名义》还好看

时局君不会告诉你,昨天津津有味地看了一整晚,并梳理了网站各类节目中的受邀嘉宾,包括作家冯骥才、莫言,媒体人白岩松,演员李雪健,学者叶嘉莹、樊锦诗等等(不完全名单见文末)。

看起来,正如特邀观察员一样,中纪委主管的各类节目,早已把橄榄枝伸向了社会各界人士。自2014年至今,这样的采访变得越来越常态化,话题也涉及到了反四风、八项规定、经济发展、问责条例等反腐与执纪的方方面面。

“不惊讶,也不觉得突然。我认为中纪委是想了解下社会各界对‘反四风’是怎么看的,所以找到了我。”冯骥才曾在受访时这样推测自己被邀请的原因。

访谈内容暗藏猛料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中纪委一直给外界以严肃、神秘的印象。我们能看到的日常报道中,多是XX官员接受调查的简单消息,很难见到中纪委的工作介绍,或是跟老百姓生活更贴近的鲜活案例。

所以,时局君才说,这些节目、报道“深藏功与名”。看上去不起眼,其实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前文欧阳夏丹讲到的央视节目从“大手笔、华彩、炫”转向“亲民、接地气”,就是一例。

冯骥才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剖析了“反四风”与社会风气、反腐败的关系。“这些年,我们把月饼奢侈化、土豪化、功利化、庸俗化了,把我们的月饼变质了、变馊了、变味了,实际上把我们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丢失了,同时把一些功利主义的庸俗的东西偷换到月饼里面去了,造成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别小看这小小一块变味的月饼,我们失去的是整个中秋。”

再比如白岩松做嘉宾的,2015年7月29日那期《反腐三人谈》,就引出了一个大新闻:另一位嘉宾、中纪委案件监管室案件协调处处长韩晋萍透露,截至当时,正风反腐已挽回经济损失387亿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更新。

嘉宾梳理

媒体界:

人民日报评论部政论研究室主编詹勇、人民日报社内参部副主编饶文靖(2015年5月、10月两次受邀)、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中国改革报》副社长杨禹、人民日报评论员白龙、新华社主任记者王春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欧阳夏丹

科教界:

科学家孙家栋、历史学家李学勤、哲学家陈来、政治学家叶笃初、历史学家戴逸、思想史家张岂之、中科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航天专家戚发轫、哲学家楼宇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

文艺界:

作家二月河、作家冯骥才、作家陈忠实、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作家莫言、剧作家刘和平、表演艺术家李雪健、音乐指挥家曹朋、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画家靳尚谊、作曲家傅庚辰、词作家乔羽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