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高学历人群最爱《人民》 尺度与戏骨最加分(5)

2017-04-22 15:37:10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a、社会意义:反腐是民心所向,全民关注

此前,导演李路曾对新浪娱乐谈起张丰毅发送给他的一则社会新闻:有网友反映郑州市社保局办事窗口“不高不低”,与《人民的名义》桥段相似,社保局现已恢复座椅。李路欣慰称这就是反腐剧的魅力,“我觉得这样的故事以后会屡见不鲜的,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机关院校,都会自查纠错的。包括上小学的小皮球,清廉的思想、正确的三观从孩子抓起,都会对学校有启发性作用。会有很多连锁效应发生,对干部们来讲,也会看到需要自查、自省的一些东西。”

李路的预判马上就有了佐证——全国各地几乎要掀起一股关于“丁义珍式窗口”的整治运动,电视行业新闻也便与社会新闻乃至时政新闻进行了一次对话。

编剧周梅森曾告诉媒体,创作《人民的名义》的渊源是十八大以后国内反腐高涨,但影视题材对这一块的反映却没有跟上步伐。如今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民的名义》的走红以及造成的民间讨论与连锁效应,也凸显了反腐的确为全民关注,是民心所向。

b、剧作艺术:观众对好看正剧有需求对好演员有尊重

近年来大量涌入资本的影视市场无疑是逐利的“酒池肉林”,相对于IP、鲜肉被热捧,玄幻古偶剧一片泛滥,不少正剧几乎要成为“叫好不叫座”的代名词,如此前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复播的《大明王朝1566》都如沉沙之折戟。不过,《人民的名义》却在电视端、网络端的数据上实现了突破。

不止于此,它的成功,也将一大批精于演戏,但商业价值不高的成熟演员带到观众面前。这不,在最近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在国内外一众电影明星的夹击下,“达康书记”吴刚仍然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登上各大自媒体公号的头条。

“观众不爱看正剧,轻松甚至无脑的才能卖座?”《人民的名义》对之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反证:观众对好看正剧有需求,对好演员有尊重,他们会为了好作品回归客厅看电视。

当然,年轻观众对这部剧的二次创作加工,脱离正剧文本的网络狂欢,如表情包、段子、追星文化,也为苦于商业性与艺术性难平衡的正剧找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玩法。

首页上页...23455
(责任编辑:高宗影 CN06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