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揭田野盗墓贼:接订单下手 有人历时1年偷走金刚座(4)

2017-04-11 15:18:27  法制晚报    参与评论()人

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介绍,一些现代盗墓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你有一把子力气。发生在房山区谷积山文物群的盗情,就是笨办法的典型案例。

2012年,谷积山上一座明代太监墓被盗。一两吨重的束腰金刚座,被偷盗者先是从墓地里刨出;由于文物地处山地,无法使用车辆运输,偷盗文物全凭人力。5个月以后,金刚座被轱辘到了半山腰,偷盗者使用撬棍对文物进行翻滚挪移。即便在文物周身包裹了棉被、棉衣,金刚座还是出现了多处硬伤。对此,《法制晚报》曾多次曝光,但金刚座最终还是被偷盗者滚到山下运走,整个盗运过程用时将近1年。

在倪方六看来,盗墓的技术手段相比过去,还是要更加丰富先进。盗窃野外大型文物,吊车、起重机、地下金属探测仪都派上用场。有的团伙会自己购买设备,也有的靠临时租赁,甚至有人冒充文物工作者,去租借大型设备。

被盗文物去哪儿了?

“提档次”需求刺激偷盗高档会所中竟摆古墓构件

据刘卫东了解,这些田野文物被盗后有可能出现在一些市场、集散地,被公开买卖。有的出现在高档会所里,被用来“提高档次”,也有可能被收藏。

2004年前后,位于房山区的清代惠亲王绵愉的墓碑丢失。之后有文保志愿者发现,该墓碑竟然出现在了江苏省一处石刻园内。

倪方六在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曾谈到,近10年大量的仿古建筑,以及会所需要一些古物提升所谓的档次,这大大地刺激了文物偷盗的发生。很多古墓里的石构件,也被稀里糊涂地用在了会所里。

倪方六说,国家的博物馆不会收藏来路不明的东西,一般都是国内的仿古景点,一些富豪的私家花园、私人博物馆,国外的收藏市场也存在需求,但这类消费还是以国内为主。他见过从元代到清代的很多文物出现在石刻市场里。

在倪方六和刘卫东等学者看来,田野文物的灭失令人扼腕。比如很多古墓,历史面貌被破坏后,过去的丧葬风俗都看不到了。对于专业的研究者来说,这种灭失给研究带来困难;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灭失的则是一个个无法恢复的历史片段。

(责任编辑:曲格林 CN064)
关键词:盗墓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