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碉堡文物内现供桌神位)
法制晚报讯(记者崔毅飞新闻观察员谢成宝)抗战时期的碉堡内,摆放着供桌、神位、香炉……俨然成了一座小庙。近日,在北京市密云区一处建筑文物内,有市民发现一处碉堡文物疑似被市民变成了祭拜场所,所幸未对文物造成破坏。
从射击孔向内看到碉堡内摆放着神仙供桌
碉堡上有文委公布的登记文物标牌
位于密云区白河铁路桥的日军碉堡
《法制晚报》记者盘点发现,经历80余年,近代战争碉堡在全国多地仍有遗存,命运各不相同,在丧失原功能后,有被当做仓库,有的改为民居、还有的变成骨灰堂……
探访抗战日军碉堡被列登记文物
文保志愿者杨晓晨曾考察过北京多处碉堡建筑遗存,但密云区李各庄桥头堡,还是第一次探访。此碉堡占地面积之多、建筑体量之大,在北京地区极为罕见。
《北京文物地图集》记载,1933年抗战后,冀东沦陷。日伪着手修筑平古铁路(北京通县—古北口),1936年9月全线开工,1938年4月1日通车。与此同时,沿线修筑了许多碉堡炮楼,现仅存密云区白河铁路桥西头北侧“双层桥头堡”一座。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现场走访,这个桥头堡建在大块石砌、水泥灌浆建成的、高约10米的台基上,建筑面积约110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墙体用红砖砌就,顶部为混凝土楼板,四周障墙设有垛口,上下两层四周以及堡东侧半圆形障墙上,遍布望孔、射击孔。历经80年,碉堡早已杀气不再,默默矗立在铁道旁,与南侧的商品房小区隔路相望。
2005年,密云县(现密云区)文化委员会,在碉堡旁设立方尖碑。2013年1月,李各庄碉堡被公布为普查登记文物。由于在文物修缮过程中,障墙上的小门被封死,想了解碉堡内部构造,只能通过墙壁上的射击孔一探究竟。
被封门碉堡内供奉神仙牌位
“堡垒里面怎么还供奉着牌位!?”透过射击孔,杨晓晨发现了蹊跷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