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今天很激动。
因为看了这部片。
不是恐怖片,悬疑片,甚至,剧情片。
嗯,这是一部纪录片。
它记录了当年与奥斯卡最佳电影失之交臂的《社交网络》的诞生过程。
意味深长的是,《社交网络》豆瓣评分8.1。
而它,制作《社交网络》,豆瓣评分9.0。
凭什么,Sir带着疑问撸完它后,只有四个字,一分不虚。
这是一部让你大开眼界的纪录片,它再一次让我们体验了电影,这项诞生了一百多年的视听娱乐(艺术)的美丽与艰辛。
它是献给一切真爱电影人的起立鼓掌。
同时,也是响在烂片导演脸上,一声声啪啪啪的巴掌。
来吧--
《制作》
How Did They Ever Make a Movie
众所周知,《社交网络》导演,大卫·芬奇,其风格一直以黑暗、阴郁、变态著称。
芬奇曾说--我认为人类很变态。我一直抱持这观念,那是我职业生涯的基础。
而这部《制作社交网络》告诉我们,芬奇对人类的认知,可能就来自他自己。或者说,别人眼中工作时的他。
在片场的芬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变态--强迫症晚期+细节癌。
他较真起来,连桌子上的胡椒罐也不放过。
听听这句话--
胡椒罐要朝摄影机左边移7公分
七公分是什么概念,不到一根手指的长度。
有区别么?
大卫·芬奇认为,有。
大卫·芬奇的"变态",遍布电影的每个角落。
比如,电脑特效。
是的,《社交网络》有电脑特效。
纪录片中,马克·扎克伯格拉好友埃德华多·萨瓦林入伙一个伟大事业。
"天寒地冻"中,两人冻得直哆嗦。
马克·扎克伯格一边抖,一边滔滔不绝,但注意,他说话时,嘴里没有哈气。
不合常理啊,我们都知道,冬天在室外说话,因为呼出热的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空气,会被放热液化成一股白气。
你看正片之中,两人嘴边不就有一团团雾么。
Sir后来查了资料知道,拍摄这场戏时,天气并没那么冷,而为了体现出在极寒中开展火热事业的感觉,这团白气,就是电脑特效。
这也是Sir常说,好的电脑特效,是"看不见"的。
它如雨水融入大海,无处可寻,浑然一体。
而今天我们的国产片呢,每一部在特效上花钱的电影,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嘴变成一个喇叭,到处宣扬,我有特效,我有特效,我有好贵好贵的特效。
甚至,把这种粗糙的玩意,也叫特效。
《蒸发太平洋》
哎。
再说替身。
是的,《社交网络》也有替身。
芬奇在《社交网络》里用替身,不让他露脸也就算了,还彻底把演员的脸给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