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地铁口黑车数量锐减 谁动了他们的奶酪?

2017-03-15 08:33:39  北晚新视觉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北京部分地铁口黑车数量锐减谁动了趴活三蹦子的奶酪?

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正在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这也给治理黑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长安街知事APP探访多个地铁口发现,多年来屡治不绝的黑车,悄然间被共享单车挤了生意,数量锐减。仅剩的几辆三蹦子也生意冷清,收入还不足原来的一半。

中午11:30,劲松地铁站D口没有一辆拉客的黑车。取而代之的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数百辆共享单车

14日上午8:30,来到建国门地铁站东北口,正值早高峰最繁忙时段,大量乘客鱼贯而出。不少乘客出站第一件事儿便是掏出智能手机,找车、扫码,不出1分钟就飞身上车,直奔各大写字楼。“我在朝阳门工作,离这里不到两公里。”一位年轻的姑娘熟练地打开共享自行车的车锁,“这个距离走路嫌长,打车不值,骑自行车最方便,8分钟就到。”

在一片清脆的开锁声中,地铁站西侧的四辆趴活的黑车显得格外落寞。司机卖力吆喝了半天也没迎来一个乘客,眼巴巴看着昔日的主顾骑上单车,绝尘而去。直到上午9时以后,人流渐少,陆续有几个形色匆忙的年轻人赶来询价,空等了一个多小时的黑车这才开了张。“他们都是不小心起晚的白领。眼看着骑自行车赶不及上班了,才来坐我们的车。”车主王福成长叹一声,脸上写满了无奈。他说,短短半年之前,建国门的黑车少说有十几辆,根本不愁没活儿。“从去年秋天开始,我就明显感觉越来越不好干。以前一上午就能挣一百五,现在呢,连一半都不到!不少司机回老家过春节,之后就没再回来。”

随后,知事又走访了劲松、潘家园、十里河等地铁站,因为紧邻旧货、古玩和建材市场,这些地区都曾是著名的黑车聚集点。但如今,这些三蹦子、小面包、小摩托等黑车均数量锐减。在劲松地铁站D口,反复寻找,居然没发现一辆黑车。取而代之的是上百辆齐整鲜艳的共享单车,少说有六种颜色。

“共享单车便宜、方便,还安全。谁愿意再去坐黑车呀?”多位市民都向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大多价格便宜,骑行一小时只需0.5元到1元钱。共享单车不需要办卡,只要下载手机APP就能完成借还车。相比之下,坐一次黑车通常要花十元以上,“三蹦子摇摇晃晃的,到处乱窜,还常常闯红灯。感觉实在拿命通勤。”一位市民说。

共享单车火爆,挤走了盘踞多年的黑车大军,这让负责城市管理的部门轻松了不少。劲松城管执法队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要开展针对黑车的专项查处,但效果往往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为了逃避查处,近几年,附近的黑车司机更是结成联盟、配备对讲机,一人被抓,其他人立马互相通风报信,闻风而逃。而即便扣留了黑车,他们只需花几百元就能重新置办一辆,卷土重来。“我们跟黑车较了这么多年劲,反反复复,屡打不绝。共享单车这招儿,高。”

知事曰

严打黑车须多方参与

黑车大军猖狂多年,却在短短半年内被共享单车抢了生意,不少司机甚至被“挤兑”地转了行。这个故事听起来颇有些传奇。

多年来,城管、交通、市政等部门都在严打黑车,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精力,但成效似乎并不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最后一公里”属于刚性需求。只要这个需求摆在那儿,那么就必然有人逐利而来。

开通摆渡车、打通微循环、增设公租自行车,种种方法实际上都在试图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去年兴起的共享单车,四两拨千斤,精准填补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空白。2公里路程,搁在以前,要么坐公交折腾半小时,要么坐黑车提心吊胆。如今,市民不再纠结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距离,转而选择快乐骑行。

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无心插柳”般为城市管理的提供了新路径。但政府部门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为单车划定停放点,引导其合理停放,不妨碍交通秩序;对于恶意损坏单车的行为严加查处,不让它们“受伤”;对于残存的黑车,也要持续高压的严打态势。对市民来说,也应该把爱护单车、遵守骑行规则放在心上,最终消除黑车的生存土壤,杜绝安全隐患。

小小共享单车,折射出城市管理的新思路。创新模式、多方参与,复杂的难题也有可能迎刃而解。

主编:巩峥

编辑:刘柳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键词:黑车共享单车
关闭